特朗普喊话“50天停火”,俄罗斯的回应很简单:不谈,打完再说 特朗普话放出去了,50天之内不谈出停火协议,就掀桌子。 俄罗斯的回应也很直接:你有你的选举节奏,我有我的火炮节奏。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乔夫最近接受采访时,话不多,但够狠。他明确表态——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会怎么打、打到哪儿、什么时候停,只听克里姆林宫的,不听白宫的。 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战场上拿命换来的话语权。 对莫斯科来说,这场仗早就不只是顿巴斯的归属问题,也不只是乌克兰的颜色问题,而是谁来决定这场战争的终点,谁来写它的剧本。 而特朗普现在想做的,就是拿“选票倒计时”给俄罗斯套上一个时间表。问题是,这套操作对拜登没用,对普京更没用。 战场逻辑,才是硬通货 科萨乔夫的核心意思很清楚:俄罗斯不会接“通牒”。停火不排除,但前提不是华盛顿同意,是战场需要。 从战场情况看,俄军已经牢牢掌控了顿巴斯八成以上的控制权,并在哈尔科夫方向打出了一个“钳形防御”带,前线整体向乌军腹地推进,节奏不快,但稳。 没人再说“闪击”,也没人喊“反攻”,现在的俄军打法,就是磨、耗、卡。磨掉乌军的预备队,耗干西方的援助窗口,卡住谈判桌上的主动权。 弹性防御、精确火力点杀、无人机和炮兵组网,一场21世纪的新型“壕战”已经在乌克兰铺开。特朗普可以倒数日历,但俄罗斯是在掐准弹药和气候窗口在打仗。 制裁?看谁先熬不住 说到底,特朗普的“50天通牒”靠的是后手:如果不谈,就抬高关税、扩大制裁,甚至搞“次级制裁”拖盟友下水。 可问题是,俄罗斯对制裁早就脱敏了。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就启动了完整的抗压系统——国家福利基金、进口替代计划、能源绕道出口。 到今天,俄央行黄金储备已超过2350吨,与亚洲国家的本币结算占比升至近七成,美元结算的地位正在一点点被掏空。 所以这波“通牒式制裁”,听起来狠,实则虚。特朗普口头上喊100%关税,实际还得防着自己国内的能源、农产品、航空航天巨头背后拽他衣角。 科萨乔夫话里也埋了一层——特朗普不是“理想主义输出型”,是现实主义者,嘴上强硬,但可能会谈。但问题是:来谈也行,得带着尊重俄罗斯核心利益的方案来,不然就是走个过场。 俄罗斯的“对局规则”已经变了 这场战争,已经从局部冲突升级为对全球秩序主导权的实战演练。 科萨乔夫那句“战场写就历史”,说白了,就是谁能打得住,谁就有资格画地图、定规则。 俄罗斯现在打的牌,不止是炮弹,还有油气。天然气一开一关,就能让欧洲陷入冬季能源自闭;再借叙利亚、非洲多个“代理战场”转移美军资源,制造战术迷雾。 同时,一带一路、金砖扩员、本币结算网络正在快速搭建。37个国家依旧维持与俄的正常贸易,美元结算体系正在被削弱,规则不再是美西方单边制定,而是多方共谋。 美国想靠“制裁+通牒”把俄罗斯逼上谈判桌,但结果很可能是自己被边缘化。 俄罗斯的日常,已经说明一切 西方嘴里天天念叨“俄罗斯经济崩溃”,可现实里,莫斯科地铁照常运转,红场旁的商场人来人往,卢布汇率稳定在浮动区间内。 16788项制裁清单,也没把俄罗斯砸垮,反倒把俄的经济“内循环”打出来了。 你说俄罗斯“被孤立”,但它身边坐着的是印度、巴西、南非、伊朗,甚至连土耳其都一边倒卖美制武器一边和俄保持能源合作。 你说“普京迟早崩”,可人家上个月还在哈萨克斯坦谈能源走廊,接着又和朝鲜、日本、非洲打通多个新线。看起来崩的是西方援乌的预算和选民信心。 结语:未来的地图,不在新闻里,在战场上 特朗普可以继续喊话,继续倒数他那50天的停火通牒。俄方可以听,但不会照做。 这场仗怎么结束,不是由谁先开口决定的,而是由谁能打到最后决定的。 和平不是从会议室里生出来的,是从火炮声里走出来的。 而当最后一发炮弹停下,谁还坐在原地,谁就有资格重画地图。 参考资料:《 特朗普否认鼓动乌克兰打击莫斯科 俄强硬回应“最后通牒”-中国日报网 》
特朗普这一刀砍向中俄,结果先割了自己一块肉特朗普又上头了,这回不是打中国制造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