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些年一直与中国较劲,在诸多领域对中国进行围堵、打压。然而,尽管其动作频频,

热带雨林聊世界 2025-07-28 13:16:09

美国这些年一直与中国较劲,在诸多领域对中国进行围堵、打压。然而,尽管其动作频频,却始终不敢与中国真正走向全面战争。众多美国专家私下探讨时认为,若要彻底压制中国,全面战争似乎是唯一途径,可他们也清楚,有一条红线横亘在前,美国不敢跨越。 1950年朝鲜战争,美国军队在麦克阿瑟带领下,仁川登陆后一路北上,跨过了北纬38度线。中国当时就警告过,别越界,可美国没当回事。结果,中国志愿军入朝,双方打了两年多,美国最后签了停战协定,退回了三八线南边。 这场仗让美国人意识到,和中国直接硬碰硬的代价太大。专家们后来分析,这成了美国后来决策的阴影。想想看,如果当时美国再往前推,会不会有更大损失?就是她们因为吃过亏,所以才学会收手。

再看越南战争,1960年代美国卷入其中,中国又划了北纬17度线,说别越界。美国地面部队确实没跨过去,虽然空中轰炸北越,但始终没敢派兵北上。可能是因为他们记得朝鲜的教训,怕中国再介入。日内瓦会议后,这条线成了分界,美国打了十年,最后1975年撤军,越南统一了。 这两次事件,美国专家们在报告里反复提,像是兰德公司的研究,说中国在本土附近防御能力强,美国远道而来,补给线长,风险高。如果美国当时真跨了线,这可能又会是一场泥潭战。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国边防部队反击印度军队,东段达旺地区和西段阿克赛钦都打了仗。11月21日,中国单方面停火撤军。这事儿也让周边国家看到,中国在领土问题上不让步,但也不无谓扩大。 美国观察家后来评论,这显示了中国有能力快速回应挑衅,却不愿拖长战线。印度当时有美苏支持,可还是败了。这恰恰就说明,靠近中国的地方,美国盟友想靠外部援助硬扛,也不是那么容易。

现在,中美关系更紧张了。美国专家们在各种报告里说,中国军力涨得快,尤其是火箭军和海军。像大西洋理事会的报告,指出中国海军舰艇数量超过美国,到2030年可能达435艘,而美国维持在290艘左右。 美国舰队全球分散,中国则集中在西太平洋,这让美国在本地海域没优势。假如打起来,美国航母群得从本土或盟友基地过来,途中就可能被导弹盯上。专家们提出,要是损失一两艘航母,美国民众可能也不会支持。 台湾问题是最大热点。中国把台湾地区列为红线,中国领导人多次说,不会放弃武力统一。美国战略模糊政策,说不明确支持台湾地区独立,但卖武器给台当局。

2024年12月,中美领导人会晤后,中国公布四条红线:台湾、民主人权、中国道路和发展权。美国智库如卡内基基金会分析,这是在警告特朗普第二任期,别碰这些。中国核武库也在扩,到2035年可能达1500枚作战弹头,这让美国核威慑复杂化。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说,中美如果开战,全球经济都会崩,因为两国贸易纠缠过深,谁赢谁输都不好说。 南海那边,菲律宾和中国的争端升级。2024年,中国船只和菲律宾船碰撞,美国有防御条约,但没直接介入。CBS新闻报道说,美国如果卷入,就得面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基地,像美济礁从礁石变军港。美国专家担心,代理战争或小冲突会升级成大国对抗。 美国军事战略家在《战争岩石》杂志上讨论,中国可能用战略威慑,避免直接开打,而是用核威胁或网络攻击让美国退缩。如果中国封锁台湾海峡,美国舰队来援助,肯定得付出很大的代价。 新美国人杂志报道,乌克兰和以色列冲突让美国军备吃紧,供应链还靠中国,四万五千家供应商在中国,包括B-2轰炸机和爱国者导弹的芯片。战争一来,中国断供,美国得武器生产就得瘫。

专家们一致观点是,全面战争是唯一能“战胜”中国的方式,但风险太大,可能会引发核战。外交事务杂志说,台湾地区是唯一可能拖中美入战的点,但中国没时间表,美国也不想先动手。空军大学期刊指出,中国没法挑战美国全球霸权,但在美国后院打,美国赢面小。 拉拢盟友是美国另一招。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印度,都被美国拉着军演。四方机制加强,但这些国家和中国经贸依旧很密,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大,韩国出口靠中国。印度加入四国集团,但对麦克马洪线模糊表态,因为他们记得1962年的教训。 韩国日本作为邻居,一旦开战,首当其冲。美国想让他们当先锋,可他们不愿铁了心跟。国与国间,利益是最根本得,远亲不如近邻,这话在中国周边都适用。

长远看,中美共存可能吗?卡内基基金会2024年报告,描绘2030年情景:军事平衡更清晰,美国部署B-21轰炸机、核潜艇、导弹库存,盟友如澳日加强,台当局防务改善。核平衡下,双方可能设危机管理,避免意外升级。 Schelling理论说,威慑和保证相关,美国得重申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以减中国动机。

美国不敢跨越红线,并非出于软弱,而是基于对核武器威慑、经济相互依存以及历史教训的深刻考量。中国划定的红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底线,绝非谈判筹码。 从长远来看,中美若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实现共存并非没有可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争爆发的概率。但中美关系未来究竟走向共存还是对抗,仍取决于双方的政策选择和行动。

0 阅读:44
热带雨林聊世界

热带雨林聊世界

热带雨林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