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知青戴建国不顾家人的反对,硬娶痴傻的程玉风为妻,新婚夜,正当戴建国流泪解开她的衣扣时,谁料,程玉凤却突然一拳打在他的脸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上海一知青“戴建国”铁了心要娶村里人嘴里的傻姑娘“程玉凤”,为了这件事,他不仅顶住了家人从上海发来的反对电报,也把县委会的劝说当成了耳旁风。 婚礼办得静悄悄,没有锣鼓喧天,也没有酒席宴请,只在门上挂了一对红花就算礼成,可邻里间的议论却少不了:“一个文化人,娶个疯子,这日子还怎么过?” 新婚当晚,戴建国推开房门,看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姑娘,心里五味杂陈,睡前他准备解开妻子外衣扣子,也就在这一刻,程玉凤猛地尖叫起来,紧接着一拳就砸在了戴建国的脸上。 鼻血瞬间涌了出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戴建国没有躲,也没有骂,反而用尽全力抱住了她。 那一夜,戴建国守着在噩梦中熟睡的程玉凤,直到天亮,而这桩婚事的起源,还得从九年前说起。 1970年,戴建国随着大批上海知青来到逊克县,城里娇生惯养的他第一次抡锄头就砸了手,扶犁时牛也不听使唤,手上磨出的血泡,晚上疼得钻心。 直到大年初三,他在村外松林里扭伤了脚,疼得动弹不得,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出现了,她就是程玉凤。 她蹲下来,用老辈人传下的法子给他揉脚,又把随身带着的干粮分给他,后来,戴建国就跟着她学农活,听她哼着跑调的山歌,在这片黑土地上,总算慢慢摸到了门道。 两个年轻人的心也越走越近,戴建国给她讲上海的梧桐树,程玉凤就给他塞烤熟的土豆和咸鸭蛋,他们都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 但好景不长,一场变故彻底打破了这美好,1974年,戴建国回上海探亲,程父却背着他,收了邻村的彩礼,把玉凤许给了别人。 她被硬塞上花轿,三天后,就在新房里疯了,她发疯似的撕扯喜服,嘴里反反复复只喊着一个名字:“建国,别走。” 这件事,成了戴建国心里一道过不去的坎,所以,当五年后他决定娶已经疯癫的程玉凤时,村里人觉得他疯了,因为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要守护的,是那个曾经在雪地里救过他、教他扶犁的姑娘。 婚后的日子,非常艰苦,程玉凤犯起病来,砸锅摔碗是常事,有时半夜还会往村外跑,戴建国就打着手电筒满山遍野地找,家里所有尖锐的东西,他都收了起来。 可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疗法”,玉凤一犯病,他就耐着性子给她梳头,唱上海老歌《天涯歌女》给她听。 她稍微清醒时,他就拉着她去地里,指着白菜说:“你看,这菜长得多好,咱把它养大,”他把两人年轻时唯一的合照贴在床头,试图用这一点一滴的日常,唤醒她的记忆。 到了1980年,他们的儿子“戴亮”出生了,小家伙的降生,竟成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程玉凤看着怀里啃着她手指的婴儿,突然笑了,眼泪也跟着掉了下来,从那以后,她犯病的次数明显少了很多,甚至能帮着择菜。 日子一晃到了1997年,上海传来消息,戴建国的母亲病危,他在炕头坐了三夜,最后决定带妻儿回上海。 这个大都市对程玉凤是个巨大的挑战,她一到南京路,就被车水马龙吓得掉头就跑,戴建国追了很远,才在一个卖粢饭糕的摊子前拉住她,她却指着油锅问:“建国,这个能给亮亮带回去吗?” 从那以后,戴建国上班都带着她,把她安顿在电视台传达室,下班后,就骑着一辆自行车,带她在弄堂里穿梭,去黄浦江边看轮船。 有一次下大雨,他把唯一的雨衣全披在玉凤身上,自己淋了个透湿,回家就发了高烧,谁知,玉凤竟笨手笨脚地学着他从前的样子,用毛巾蘸着酒精给他擦身降温,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着,眼泪直掉。 社区医生上门诊断,程玉凤得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而最好的解药,就是陪伴,戴建国是电视台记者,写稿子时就把程玉凤带在身边,他念一句,她就安安静静在旁边听一句。 这样的陪伴,一晃又是许多年。 直到2005年春节,读大学的儿子回家,举着相机给他们拍照,程玉凤盯着洗出来的照片看了很久,突然指着相册里那个年轻的自己,又指了指身边的丈夫,口齿清晰地说:“这是建国,这是我儿子。” 那一刻,戴建国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为了这句话,他等了二十多年,戴建国和程玉凤,这对世人眼中的“非常夫妻”,就这样相守了33年。 他们的故事,说到底,是在回答一个最朴素的问题:当爱人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爱还剩下什么? 戴建国用大半生的坚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份爱,无关风花雪月,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承诺与守护。 【信源】我的疯娘痴父: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芝罘公安
1979年,知青戴建国不顾家人的反对,硬娶痴傻的程玉风为妻,新婚夜,正当戴建国流
大胆的走走
2025-07-26 18:49:06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