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四川一女孩拿到世界冠军后,被教练踢出国家队。谁知4年后,她加入法国籍,勇夺14金称霸欧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9年,美国羽毛球公开赛的女单赛场上,一位身穿红色球衣的中国小个子选手连克三位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在一场又一场被看低的对决中拼出了一个世界冠军,她叫皮红艳。 但那场比赛里,她用迅猛的速度、凶狠的下压球和极强的节奏控制,让在场所有人改观,她赢得漂亮,也赢得干净,那一刻,她以为属于她的春天终于来了。 当她回到国内,捧着冠军奖杯走进国家队训练馆时,脸上的笑容却没能持续多久,教练团队经过商议,决定将她调整回地方队。 这个决定来得突兀又决绝,没有庆功,没有赞誉,甚至连一个解释也没有留下,她的冠军成绩没能为她换来新的起点,反而成了她国家队生涯的终点,理由不外乎两个字:身高。 离开国家队后,她回到了四川省队,一切都像被拨回了快退键,她不再是聚光灯下的主力队员,而变成了器材室里练习时都要自己捡球的普通选手,原本繁忙的比赛日程只剩下一年一两次商业性赛事,训练条件大不如前,收入更是捉襟见肘。 有时候她穿着磨损的球鞋上场,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但她从不多说一句话,只是继续练球,曾经和她一起参赛的国家队老队友早已参加世界大赛,而她只能在省队的球馆里看着旧奖状发呆。 转机在2001年悄然降临,一家丹麦羽毛球俱乐部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以外援身份参加欧洲赛事,最初她很犹豫,不是因为语言障碍,也不是因为生活不熟悉,而是放不下对中国羽毛球队的那份感情。 但家里的经济状况已无法支撑她继续空耗时间,而内心对羽毛球的热爱也让她不愿就此退役,最终她还是答应了这家丹麦俱乐部的邀请,整理好行李,踏上了前往欧洲的航班。 初到欧洲,一切都需要从头适应,训练节奏、比赛方式、对抗风格,甚至连球拍线的拉法都和国内不同。但她没时间抱怨,只能靠更刻苦的训练去追赶。 她的顽强和耐力很快赢得了教练和队友的认可,也慢慢站稳了在欧洲赛场上的位置,正是在丹麦征战的几年里,她接到了法国羽毛球队的正式邀请,希望她代表法国出战国际比赛,经过再三权衡,她决定入籍法国。 加入法国队后,她如鱼得水,从2003年到2007年,她在欧洲公开赛、法国全国锦标赛等各类赛事中几乎所向披靡,累计拿下14枚女单金牌,她用成绩证明了,自己从未因为离开国家队而丧失斗志,反而在更严峻的挑战中激发出潜能。 她的打法愈发成熟,不仅保留了中国选手的节奏变化,还在欧洲的训练中增加了球场覆盖范围和控网能力,她的出现甚至改变了法国羽毛球队的战术体系。 尽管代表法国参赛,皮红艳从未割断与祖国的情感纽带,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她首次以法国身份参赛,却在赛前不慎扭伤脚踝,遗憾止步首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闯入八强,与中国老将张宁展开激烈对决,那场比赛,她拼尽全力,即使落败,也赢得了掌声。 许多观众并不知道,赛后她膝盖肿胀得几乎无法站立,而她自己,也在赛场内外反复克制那种复杂情绪,她站在北京的土地上,却已无法再披上国家队的战袍。 比赛结束后,她逐渐淡出职业赛场,最终因旧伤复发不得不退役,她没有选择远离羽毛球,而是在巴黎开办了自己的球馆,两家球馆规模不大,却常年人气旺盛,她亲自授课,也常邀请中国年轻选手前来交流。 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悄悄向四川捐出大笔善款,保留了汇款单作为纪念,法国奥组委曾与她洽谈合作事宜,她唯一的要求是,中国青少年代表队来法集训必须享受优惠待遇。 她不曾在祖国的领奖台上长久站立,却用十四枚欧洲金牌,在世界羽坛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她也许不再是中国羽毛球队的一员,但她从未离开中国人的身份和情感,那些年,她让所有“不被看好”的人都看见了希望。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1999年,四川一女孩拿到世界冠军后,被教练踢出国家队。谁知4年后,她加入法国籍
历史趣闻星
2025-07-26 10:32: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