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琼瑶的祖父陈墨西没了收入,只好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写了一封信:已经饿

文栋说明星 2025-07-22 14:18:49

1952年,琼瑶的祖父陈墨西没了收入,只好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写了一封信:已经饿了两三天了,能不能借点钱吃饭。 1952年的湖南,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已经饿了两三天肚子。 实在没办法,他提笔给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写了一封信。 信很短,意思更直白: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能不能借点钱买米下锅?这位窘迫至极的老人,名字叫陈墨西。 陈墨西出生于一个读书人家,从小志向远大,想为天下百姓做点事。 年轻时他不满足于只读书写字,抱着救国的心参加了军队。 1903年,他去南京考上了两江师范学堂,算是正式开始了和军队打交道的岁月。 那时孙中山先生搞革命的思想正传播开来,陈墨西很认同,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辛亥革命。 在甘肃的兰州起义里,他和老朋友黄钺一起带兵打仗,流过血,拼过命,为最后推翻清朝出了大力。 清朝倒了,民国成立后,因为他有功劳有能力,孙中山很看重陈墨西,让他负责了不少重要岗位。 等到北伐战争开打,陈墨西年纪已经不小,五十多岁了,但还是放不下革命事业,又以军事顾问的身份跟着北伐军一路南下。可见这个人对心中信念有多坚持。 事情到了1927年突然变了天。蒋介石搞了个“清党”,意思就是把队伍里的共产党员清理掉,杀了许多人。陈墨西是老资格国民党,看着昨天还一起奋斗的同志转眼被杀被抓,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他死活不愿意跟着蒋介石走这条路,宁愿丢了官帽回去当个教书先生,也绝不帮他们干这种事。 于是,他真就辞官回了老家湖南衡阳,靠教几个学生娃勉强糊口。 日子过得清贫是清贫,但他心里这份气节,硬是一直没变。 民国那段时间世道乱得很,陈墨西想谋个安稳的饭碗不容易,来回折腾还是碰壁多。 当年的老战友、老朋友,死的死了,远走他乡的也有,就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熬着。 1949年,局势彻底扭转,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陈墨西的儿子跟着去了台湾。 年纪已经极大的陈墨西却没有走,选择一个人留下。这一留下,生活就更艰难了。 1950年那会儿,他还能勉强开个小补习班,靠一点微薄的学费过活。 到了1951年,连愿意来补习的学生都找不到了,彻底断了生活来源。 日子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老话说得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以前领兵打仗的将军,到了八十岁被饿得写信求援。他写信找黄克诚,那也是实在没办法,可见平常这老头子有多倔,轻易不肯低头求人。 黄克诚收到这封求助信,心里的滋味肯定复杂得很。 那时候正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他身为湖南一省的“父母官”,担子不轻。 但他和陈墨西的交情,说起来可不浅。早在1925年广州,两人就认识了。 黄克诚当时还是个参加讲习班的年轻人,而陈墨西已经是在国民革命军里当顾问的“先生”。 虽然是师生关系,两人却很谈得来,互相欣赏,成了好朋友。 课余时间,陈墨西会给黄克诚讲一些革命的往事和经验,黄克诚则跟陈墨西讲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新思想。他俩想法虽不完全一样,可那份想改变中国的热心肠是相通的,这才结下了情谊。 后来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927年在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专门捕杀共产党员。 黄克诚自己就是党员,能死里逃生算他命大。而就在那个节骨眼上,陈墨西坚决反对蒋介石那套,为此远走避祸。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对老朋友从此失去了联系,天各一方二十多年。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后让两人重新搭上线的,竟是这封为讨口饭吃的亲笔信。 黄克诚没有忘记这份战火中结下的情谊,他立刻安排了相关部门给陈墨西家里送去了救济。 这雪中送炭的情义,实实在在地帮陈墨西度过了难关。在那之后,陈墨西的生活慢慢有了着落,晚年才算安定下来。 1953年,他被安排到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当馆员,后来又当上了省人大代表,能够继续发挥余热,也恢复了一些精神头。 晚年的陈墨西时常感慨,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理想蓝图,如今真在一步步实现。他也坦言,自己能在新中国安度晚年,多亏了老朋友黄克诚关键时刻伸出的援手。 这份跨越党派、历经沧桑的同志情谊,支撑了他生命的最后岁月。 1960年,陈墨西在衡阳老家平静离世,享年九十一岁。 他这一生从满清走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投身革命,坚守气节,晚景凄凉却终得一份安稳。 岁月流转,这段情谊仍然有后续。作为陈墨西的孙女,著名作家琼瑶(本名陈喆)近年来在公众视野中出现减少。 据悉,琼瑶女士近年来在公开场合较少露面,她最后一次活跃更新个人社交媒体平台是在2019年,后来基本上停止了社交媒体的公开发表。 信息来源: 陈墨西生平事迹核心来源:《档案春秋》杂志文章——《琼瑶祖父陈墨西的风雨人生》 琼瑶近年动态信息来源综合:路透社(Reuters)过往相关报道;新京报过往相关报道(以“琼瑶家庭回忆录出版”等为关键词事件)。

0 阅读:64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