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婉容把太监孙耀庭叫进闺房,命令他伺候自己冲澡,谁知,当她解开衣衫,孙耀庭突然低头说:“奴才肚子痛,无法伺候您了!”他刚出门,听到婉容咯咯地笑声:“明明不是男人,还害羞!” 天津静海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普通农户家添了男丁,取名孙耀庭。 那是个靠天吃饭的年月,村里人日子都过得紧巴,孩子打小就明白穷的滋味。 直到有一天,村里走出去的小德张衣锦还乡了。 这个小德张以前也是个穷光蛋,后来进了宫当上太监,摇身一变成了人上人,如今回乡大把撒钱,修祠堂盖房子,流水席摆得全村飘香。 这风光景象深深烙在年幼的孙耀庭心里,他懵懂地琢磨着,要是自己也能走这条路,是不是就能跳出这苦日子,也让爹娘过上好生活? 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在少年心中悄然萌芽。 终于,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日子,孙耀庭咬着牙让父亲动手为自己净了身。 那把冰冷的刀落下,疼得他死去活来,但想到未来能像小德张那样威风,他强忍着没吭声,把这份痛和对富贵的期盼一起咽进了肚里。 然而造化弄人,他的伤口还没长好,天大的消息就像炸雷一样传来:大清皇帝退位了!宣统完了,清朝亡了。 孙耀庭瞬间呆住,如同五雷轰顶,这净身之苦是白吃了,那想象中的富贵之路也眨眼成了泡影。 回家种地吧。 可身子落了残疾,重体力活根本顶不住,田里的活儿干不了多久就力不从心。 为了活下去,孙耀庭别无他法,只能投奔京城的亲戚,在已经不再是紫禁城的皇宫里寻找活路。 几经辗转,他终于在清朝小朝廷那"宫禁"未开的小天地里找到了落脚处,当起差来。 没多久,建福宫遭了一场大火,包括他在内的一批人被遣散出来,生活再次没了着落。 正当他走投无路时,转机出现:皇后婉容那边缺人手使唤。 孙耀庭被指派过去,这才真正开始了他眼中"主子"身边的太监生涯。 到了婉容身边,他才见识了这位末代皇后的诸多特别之处。 光是洗澡这件事就不一般。 她洗澡极为讲究,必定得是贴身的、上了年纪的老宫女来伺候。 人躺在澡盆里,任由宫女围着搓洗、按摩,浑身上下看得清清楚楚。 对这种场面,婉容一点儿也不避讳在一旁侍立的太监。 孙耀庭起初撞见这情景,只能尴尬地深深低下头,跪在冰凉的地上,大气儿不敢出,一动也不敢动。 这位皇后性情难捉摸,有时耍耍性子摆摆谱,但孙耀庭也承认,她对自己不薄。 知道他嘴馋,婉容会特意吩咐御膳房做些好吃的馅饼赏给他。 她还特别爱玩闹,经常带着一大帮宫女在院子里玩丢手绢、踢毽子这些游戏,有时兴起也会叫孙耀庭加入。 孙耀庭就在婉容宫里,这样小心伺候着,忙前忙后,一晃好几年过去了。 宫墙里的日子波澜不惊,仿佛外面的世界翻天覆地都与他们无关。 安稳的日子在1924年彻底终结。 那一年,冯玉祥的军队开进北京城,硬是把溥仪这末代皇帝连同他的一大家子全都赶出了紫禁城。 婉容宫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大家都抢着收拾自己的细软。 孙耀庭也忙着帮忙打点。 一片混乱中,一直显得挺任性的婉容却说话了,声音哽咽,眼圈泛红:"都什么时候了,命要紧! 这点子东西就别舍命护着了,万一外面的兵进来抢,给他们就是,保住自个儿的身子最当紧!" 她眼角含着的泪花,让孙耀庭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这个身份显赫的女子在巨变面前的惶恐与无力。 被逐出宫门,对曾经的太监们来说,是天塌地陷。 一下子失去了主子和赖以糊口的差事,许多人的生计瞬间断绝。 他们中的一些,四散逃亡;更多的,像断了根的浮萍,只能流落街头,沦为乞丐,那景象看着实在凄凉。 孙耀庭还算幸运,几经漂泊后,在北京的兴隆寺安了身,靠着寺庙的香火和接济勉强糊口。 看着当年一起在宫里当差的熟悉面孔一个个病倒、离世,他常常感慨万端,只恨自己当初少年糊涂,为了那份渺茫的虚荣,把自己变成了废人,到头来这日子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吃。 时间像流水,悄无声息地往前流淌。 宣统皇帝的年号早已作古,中华民国的日子也不短了。 孙耀庭渐渐习惯了寺庙里清简的生活,每天跟着晨钟暮鼓,做些力所能及的杂活,生活倒也归于平静。 只是人到晚年,那些宫墙深处的记忆反而愈发清晰起来。 这些回忆带着几分唏嘘,也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 过往的种种,促使孙耀庭拿起笔,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一点一滴记录下来。 那本小册子里,他勾勒出前清废帝溥仪的优柔寡断与无所作为,描画了皇后婉容的骄纵任性背后的无奈,也道尽了自己作为一个被时代车轮碾过的小人物的迷茫挣扎和一生悔意。 每一个字,都像是他生命长卷上的一笔,串联起那个早已远去却又刻骨铭心的时代碎片。 岁月无情,这位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剧烈变革之一定律的末代宦官,走完了他漫长的人生。 1996年冬天,他以94岁高龄在北京离世。 信息来源: 孙耀庭回忆录《中国最后一位太监》 《北京晚报》相关报道 中国文史出版社公开出版资料
清乾隆朝后期,有个人高中进士,眼看就要被任用,不想之后家里连续八位长辈去世,他守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