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媒体称:“一旦开战,中国将会被打得溃不成军,中国目前看似拥有很强的军力,但却有着很大的缺陷。” 最显著的一个缺点就是“没有真正的战斗经验”。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部队带着叙利亚积攒下的交战经历,原本备受期待。结果却发现,咱们常提的经验,在像无人机打击、远程导弹洗地的战场上根本不够用。 乌军靠无人机频繁伏击坦克和补给线,让俄军老套路彻底失灵,甚至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也没逃过被击沉的命运。战术套路再熟,碰上全新武器和协同模式,优势瞬间就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美国在2024年大张旗鼓地搞了场“竹鹰24-3”演习,把亚太当作模拟对抗环境。各种主力战机和精锐飞行员悉数上阵,结果最后却暴露出一大堆难题。 比如空中加油环节,让加油机全天候跟着支援,结果这些慢吞吞的目标如果遇上强劲的远程导弹部队,根本没法扛。 美军试图把飞机和人员分散,但分散之后又会出现指挥混乱、通信不畅,一旦敌方导弹袭击,落地就可能被清理掉。练兵场上尚且如此,换成实打实的大国冲突,风险只会加倍。 反观中国军队,近些年来转型很快,大家拉到朱日和这样的训练场,搞的是最贴近实战甚至超越实战强度的演练。 不是简单的队形彩排,而是每次都要面对如电磁干扰、黑客攻击、无人集群突袭等各种麻烦,每一个细节都拿数据说话。 演习结束后,所有战场数据被一项不落地分析,哪里反应慢了、哪个协同点出了问题,都会针对性调整,保证下次再遇到同类问题能立马应对。 比如新的“人狼三三制”,就靠机器狼提升步兵班作战半径和火力密度,真正意义上用数据驱动战斗力提升。 无人机集群更是中国军队这两年大步快跑的方向,它们不用靠中央指挥,也能互相传递情报完成协同作战。即便有的机体中途被击落,也不影响剩下的继续执行任务。 美国做实验也遇到类似问题,对付八架集群,每次都拦不住四五架,这就是“新战争”的压力。中国摸索出一套完全不同的打法,核心就在于用技术和体系弥补所谓“缺乏经验”的短板。 很多外媒还在盯着那点过去的经验,归根到底是思想上没有跟上新形势。这些年各国介入的更多是局部冲突和反恐治安战,久而久之反而被过去模板捆住手脚。 中国没这个包袱,索性直接创新,砸钱砸人发展无人装备,网络作战和新型武器,让军队建设一下子进化到新的台阶。 今天这种体系和技术组合出来的新军队,和对手比拼的早已不是所谓的“打过多少仗”,而是谁能靠体系把优势变得最大、把弱点藏得最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