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

墨小晗笑说世界 2025-11-09 23:55:42

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板,这个瓶颈对中方而言不会是永远的障碍! 在航空领域,总有一些决定看起来出人意料,却藏着深远的算计。俄罗斯居然绕过层层限制,向中国提供重型发动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中国发动机技术虽有短板,但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时间问题,一旦突破,市场格局就变天了。俄罗斯怎么会甘心坐视机会溜走? 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上一直有技术积累,但自从2022年乌克兰冲突后,西方制裁让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欧洲市场份额直接掉了23%,民用飞机订单大幅缩水,生产线闲置,工人就业成问题。要是再不找新出路,五年内外汇损失能达60亿美元。 这时候,中国市场就成了救命稻草。中国正大力发展宽体客机,像C929项目需要大推力发动机,俄罗斯的PD-35系列正好对得上,衍生出的PD-26能提供26吨推力,适合重型运输机和民航使用。 按照民航备用发动机比例,至少20%的备用需求,年产20架飞机就得备8台,这还只是保守数字。俄罗斯知道,中国需求稳定,还能带来外汇收入。更关键的是,这合作能让他们的生产线转起来,避免技术退化。 制裁下,俄罗斯急需现金流,中国正好有动力缺口,双赢局面。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在2025年推动PD-26开发,还在克里姆林宫会议上强调,这能缓解经济压力。西方同时针对两国,合作就成了自然选择。 俄罗斯不光卖发动机,还带上复合材料机翼和维护体系,想全链条绑定中国市场。要是等中国自研CJ-2000成熟,25吨级推力量产,俄罗斯就没戏唱了。所以,他们选这个窗口期,突破出口管制,赶紧把技术变现。 中国在重型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上确实有短板,但这从来不是能力不行,而是需要时间积累。拿燃气轮机来说,早年从西方买设备,花大笔钱却只拿到外壳,核心技术锁死,维修还得靠外国工程师。 航空上,C919用美国GE的LEAP-1C,推力14吨,本土CJ-1000A测试才9到10吨。宽体机CJ-2000设计目标25吨,但还没成型。这让俄罗斯看到机会,PD-35本是为CR929联合项目准备的,尽管合作有波折,中国可能独立推进,但俄罗斯仍想分杯羹。 中国从2010年起自研燃气轮机,2025年太行110出厂,功率110兆瓦,热效率39%,全自主链条,获171项专利,成为全球第五。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的涡扇-20推力13.5吨,已上运-20B,涡扇-15用于第五代机。 这些进步让俄罗斯明白,短板是暂时的。要是现在不供货,几年后中国自给自足,俄罗斯的市场就没了。早年2002到2004年,中国买54台AL-31F,花1.62亿美元,那时没替代。现在涡扇系列上来了,依赖减弱。 俄罗斯在2025年SPIEF论坛上,曼图罗夫强调伙伴价值,推动PD-26用于Il-96双发版。这合作不光赚眼前钱,还能从反馈中改进技术。两国贸易额达2500亿美元,俄罗斯分享发动机技术,换取双用部件如涡轮机。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墨小晗笑说世界

墨小晗笑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