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就给我500块,资助不起装什么孙子!”2006年,贫困大学生向海清向媒体怒斥:我要把孙俪的“丑事”彻底揭露,孙俪就是个伪君子,她答应资助我到大学毕业,却现在撒手不管了,搞得我连饭都吃不上了! 她这根本就是沽名钓誉! 没人知道,孙俪当初决定资助向海清,跟“沽名钓誉”半毛钱关系没有。 2002年,她刚凭《玉观音》里的安心一角走红,手里还没多少积蓄,偶然在一档叫《希望在山区》的公益节目里看到向海清的故事——重庆奉节的大山里,他跟着患病的父亲生活,家里连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却年年考年级第一,说“想考大学走出大山”。 孙俪看着屏幕里瘦得只剩骨头的男孩,没跟团队商量,直接通过节目组找到了向海清的学校,当场承诺:“从现在起,你的学费和生活费我包了,一直到你大学毕业。” 那时候孙俪忙得脚不沾地,还特意把母亲邓丽芳拉来帮忙对接。每个月月初,邓丽芳都会准时把生活费打给向海清的班主任,再打电话问他的学习情况;逢年过节,还会寄衣服和学习资料过去。 向海清也懂事,每次收到东西都会写回信,字里行间满是感激,说“等我考上大学,一定要当面谢谢孙姐姐”。这种默契维持了三年,直到2005年向海清考上上海的一所大学,一切慢慢变了味。 刚到上海的向海清,很快被大城市的繁华晃了眼。看到同学用新款手机、穿名牌球鞋,他开始不满足于每月500块的生活费。先是找借口说“要买学习用的电脑”,孙俪想着学业需要,二话不说给他买了台笔记本;没过多久又说“手机坏了,联系不上家里”,孙俪又给他换了手机。 可这些还不够,他后来又要钱 买游戏机、买名牌外套,甚至跟同学聚餐的账单也想让孙俪报销。邓丽芳觉得不对劲,托人打听才知道,向海清经常泡网吧、请客吃饭,500块的生活费根本没花在正经地方,反而还欠了同学的钱。 邓丽芳忍不住在电话里劝他:“海清,咱们是来上学的,不是来攀比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没想到这话戳中了向海清的敏感点,他觉得自己被看不起,当场跟邓丽芳吵了起来,说“你们既然资助我,就该管到底,现在嫌我花钱多,是不是不想管了?”之后,他开始变本加厉地索要,每次被拒绝就撂狠话。 2006年秋天,他又开口要2000块买新款球鞋,孙俪这边实在觉得离谱,决定调整资助方式——只负责学费和每月300块的基本伙食费,额外开支不再承担。 这一下彻底点燃了向海清的怒火。 他没跟孙俪沟通,直接找到了上海当地的媒体,添油加醋地说“孙俪承诺资助我到毕业,现在突然断了钱,我连饭都吃不上”,还把邓丽芳劝他节约的话歪曲成“嫌贫爱富、打压我”。 报道一出来,不明真相的网友瞬间把矛头对准孙俪,说她“做公益摆样子”“利用贫困生博名声”,甚至有人跑到她拍戏的片场骂她。 就在舆论发酵的时候,向海清的班主任站出来说了实话:“孙俪阿姨每个月都按时打钱,海清上大学后经常乱花钱,我们劝过他好多次,他不听。”还有同学爆料,向海清不仅有电脑和手机,还经常请人吃饭,根本不是他说的“连饭都吃不上”。 随着更多细节曝光,公众才看清真相,风向慢慢反转,大家开始指责向海清“忘恩负义”“把别人的善意当理所当然”。而孙俪自始至终没多说什么,只是后来在采访里轻声说:“我不后悔资助他,只是没想到,善意会变成这样。” 这件事之后,向海清在学校成了“名人”,没人愿意跟他来往,毕业找工作时,不少公司因为这件事拒绝了他,最后只能回重庆老家找了份普通工作。 而孙俪没有因为这次挫折停下公益的脚步,只是后来再资助贫困生时,会多一步“了解品行”的环节,还会跟被资助者约定“要珍惜机会,合理使用资助款”。 其实,公益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更需要双向的尊重。资助者拿出的是善意,不是无限度的纵容;被资助者该记的是恩情,不是理所当然的索取。 一旦把别人的帮助当成“必须给的”,再深的善意也会被消耗殆尽。就像孙俪这件事,她没做错什么,向海清却用一场闹剧,毁了别人的善意,也断了自己的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