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亲华的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中国的国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如果中国孤军作战,独自对付美国还是不太明智,中国需要和日本和韩国合作,一起对付美国。”他说的对,理是这样的,要韩日和中国一起对付美国,真是难,不是一般的难。假如他们中国一起对付美国结果就大不一样。 鸠山由纪夫的话确实说到了道理上,中国的国力如今早已今非昔比,和美国掰手腕的底气越来越足,但要拉上日本和韩国一起对付美国,那难度简直堪比让猫和狗放下成见一起看家,看着可行,实操起来全是坎。 首先得说最绕不开的那层枷锁,也就是美国和日韩的军事绑定,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解开的。 2025年4月美军刚把驻日司令部升级成“作战”司令部,还增派了人员,现在日本领土上驻扎着约5.3万名美国现役军人,这可是美国最大的永久海外军事存在,相当于在日本家门口安了个随时能启动的监控加威慑装置。 韩国那边也一样,驻韩美军虽然数量比日本少,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摆着,萨德部署的阴影还没散,尹锡悦政府之前因为过度亲美、在台湾问题上乱说话,把中韩关系搞僵,哪怕后来他被宪法法院罢免,新政府也不敢轻易触碰美韩同盟这个“红线”,毕竟安全上依赖美国已经成了日韩几十年的习惯,就像瘾君子离不开毒品,突然要断供,他们自己先慌了。 再看看历史和民间感情这道坎,简直比长城还难逾越,2025年中日共同调查显示,超八成日本受访民众对中国没好感,这种民间层面的不信任感,不是靠几个政客呼吁合作就能消除的。 日本这边,总有政客时不时参拜靖国神社,历史认知问题反复拉扯,每次刚有点合作的苗头,就被这些操作浇一盆冷水;韩国和日本之间还有独岛争端,和中国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事儿就像扎在三国之间的小刺,平时可能不显眼,真要凑到一起谈深度合作,稍微一碰就疼。 更有意思的是,日韩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还特别容易被煽动,鸠山由纪夫的“东亚共同体”理念在日本政坛本来就是少数派,哪个政客敢公开喊着要和中国联手对付美国,立马会被国内的亲美势力和极端派批得体无完肤,选票都可能保不住,这种情况下,谁愿意冒这个险? 经济上的事儿更复杂,表面上中日韩是互补性极强的贸易伙伴,2024年底三国贸易总额占了东亚的70%,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全球25%以上,中国制造、日本技术、韩国半导体看起来是天作之合,但实际上各有各的小算盘,还被美国死死掐着脖子。 日本2024年就开始对华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2025年更是变本加厉,把CMOS集成电路、GAAFET制程这些核心技术都纳入管控,还把42家中国企业列入“最终用户清单”,本质上就是配合美国的科技封锁,怕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赶上来。 韩国也一样,尹锡悦执政时硬着头皮加入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哪怕导致中韩贸易额下滑12%,也不敢轻易违抗美国的意志。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2025年7月还威胁要对日韩所有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让日韩也尝到了被美国“薅羊毛”的滋味,日本民众对美国的信任度跌到了22%,韩国民众对美不信任感也翻倍,但就算这样,他们也没勇气和中国抱团。 毕竟日本的汽车、韩国的半导体,很大一部分市场还在美国,真要和美国撕破脸,经济上的损失他们承受不起,只能一边被美国压榨,一边继续忍气吞声,这种两头受气的处境,让他们根本没法下定决心和中国站在同一战线。 再看看中日韩自贸区谈判,2002年就有构想,2012年正式启动,到2025年11月才刚重启磋商,十六轮谈判下来,连货物贸易自由化率这种核心问题都没谈拢。 不是三国不想赚合作的钱,而是各自的利益诉求太难平衡,日本想保住农业和高端制造的优势,韩国担心半导体产业被中国赶超,中国则希望打破技术封锁,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就算有RCEP的基础,也很难快速推进。 说到底,日韩不是不想摆脱美国的控制,也不是看不到和中国合作的好处,而是他们被美国绑得太久太紧,早就失去了自主选择的空间。 美国通过军事基地、贸易协定、金融手段,把日韩牢牢拴在自己的战车上,一旦发现他们有“离心”倾向,就会立刻动用制裁、施压等手段敲打。 就像日本想推进半导体复兴计划,离不开美国的技术支持,韩国想保住半导体产业的优势,也得看美国的脸色,这种依赖关系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 再加上三国之间历史的积怨、民间的隔阂、政治的摇摆,就算美国再怎么压榨日韩,他们也只能在中美之间走钢丝,不敢轻易倒向任何一边。 鸠山由纪夫的想法确实美好,三国联手能形成足以影响全球格局的力量,但现实就是这么骨感,被绑着的人怎么可能一起全力奔跑,这合作的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而是从根上就带着解不开的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