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亿化为乌有。郭台铭和富士康没想到国产崛起得竟然这么快。2017年,郭台铭在白宫意气风发,宣布砸100亿美元(约675亿元人民币)在威斯康星州建10.5代面板厂,号称要带美国重返制造业巅峰。 2017年,郭台铭在白宫跟特朗普站在一起,那叫一个意气风发,拍着胸脯说要砸100亿美元,在威斯康星州建全球最先进的10.5代面板厂。 还说要带美国重返制造业巅峰,特朗普当场就把这项目吹成“世界第八大奇迹”,连开工仪式都搞成了总统级规格,副总统、众议长全去站台,威斯康星州政府更是直接甩出40亿美元补贴大礼包,光税收减免就28.5亿,还花7.64亿帮着修路架电网,平均每个岗位补贴23万美元,比美国正常引资标准高了一大截。 可谁能想到,八年过去,那3000英亩的厂区里野草都长到齐腰深,就孤零零立着几栋仓库和一个被人笑称“烂尾大球”的玻璃穹顶建筑,主干道长期封着,只能走侧门维持最低限度出入,说好的10.5代面板厂早改成了6代线,最后干脆沦落到组装咖啡自动售货机这种低端产品。 当初承诺的1.3万个工作岗位,实际入职的也就1454人,第一次招聘会只收到1300份申请,真正留下来的不足300人,逼得富士康只能从中国调工程师过去救急。 100亿美元的投资更是缩水到只剩6.72亿,州政府花12亿公款建的公路水电,全成了通向荒地的摆设,税收补贴申请两次被拒,说好的红利一分没拿到。 其实这事儿从一开始就埋着雷,郭台铭压根没看清美国制造业的底细,更没把咱们国内的潜力放在眼里,2019年他还说过“是富士康给大陆饭吃”这种话,彻底错判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他以为能把中国的生产模式照搬到美国,靠着补贴就能赚大钱,却忘了制造业拼的是产业链和工人。 美国去工业化四十年,早就没了面板产业的配套,富士康造屏幕的零件得从墨西哥进口,单台成本一下就涨了3000美元,而咱们长三角500公里内就能搞定90%的供应链采购,效率差得没法比。 更要命的是美国工人不好招,威斯康星州失业率才2.6%,技术工人奇缺,而且时薪高达37美元,是越南的12倍,就算富士康开出15美元的时薪也没人来,工人还受不了严格管理和加班文化,这生产根本没法正常运转。 就在郭台铭在美国焦头烂额的时候,咱们国内的面板产业正悄悄崛起,速度快得超出所有人预料。 2017年郭台铭宣布美国建厂那会儿,京东方在成都的第6代柔性屏生产线已经量产,维信诺也开始给手机厂商供货,柔宇科技的超薄柔性屏也准备投产,虽然当时咱们的良品率只有60%左右,比三星的90%差不少,但国内企业憋着劲攻克技术难题。 短短几年过去,局面彻底反转,2025年咱们的显示面板产量占到了全球70%,也就是说全球每10块屏幕里就有7块来自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更是拿下90%以上的份额。 京东方稳居全球第一,2025年手机面板出货量能到6.10亿片,TCL华星光电紧随其后,连苹果都用上了咱们的OLED屏,这技术实力早就得到了国际认可。 国产面板不仅产量大,成本还低,质量又好,直接让富士康的美国工厂没了活路。本来富士康想靠美国工厂生产高端面板赚钱,结果国内造的屏幕又好又便宜,全球厂商都愿意买中国货,美国造的成本高不说,还造不出同等质量的产品,这工厂自然成了摆设。 更讽刺的是,富士康在美国折腾半天,业务只占全球营收的0.3%,重心还是得放在中国,可国内市场早就被京东方、TCL这些企业占满了,它自己的面板业务也没了优势。 说到底,郭台铭这675亿打了水漂,根本原因就是低估了中国制造业的成长速度。他以为靠着美国的补贴和噱头就能成功,却忘了制造业的根基是完整的产业链、熟练的工人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这些恰恰是咱们国内这几年飞速发展的优势。 等他在美国撞得头破血流,才发现国内已经建起了全球最强大的显示产业集群,这时候再想回头,那笔巨款早就随着野草在威斯康星州的荒地上烂掉了,而咱们的国产面板已经实实在在拿下了全球七成江山,这崛起的速度,别说郭台铭没料到,连国际市场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