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稀土已经不择手段!法国暂停希音在法运营权,习惯性等中方服软让步! 最近,法国突然对快时尚电商Shein(希音)出手,引发广泛关注。11月6日,法国宣布,将启动“暂停”Shein在法国数字平台运营的程序,理由是该平台“需证明其内容符合法国法律法规”。 法国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之一,早就对数字平台、环境标准、供应链透明度等问题频频发声,尤其是在涉及中方企业时,动辄就来个“审查”“暂停”当家常便饭。 可这一次,法国的动作看似还是平台审查,实则可能和当下的稀土争夺战脱不了干系。要知道,稀土不是普通金属,它是新能源、芯片、军事设备的关键材料。 而中国恰恰掌握着全球大部分稀土资源的生产和出口主导权。今年以来,欧盟频频在稀土上做文章,出台所谓“关键原材料法案”,摆明了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法国这次突然对希音下手,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在经济战线上的又一轮较量。就像以前动不动就打着“环保”旗号对中国光伏企业设限一样,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换个方式搞贸易壁垒。 更有意思的是,每次类似事件发生,西方国家总是抱着一种“你们中国最终会让步”的心态。这种习惯性思维根深蒂固,觉得只要施压够。 就能换来他们想要的市场准入条件或者资源合作条款。但现实情况是,中国早就不再是那个在谈判桌上只会点头的角色了。 尤其是稀土这种战略资源,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太重要,想撬动这个格局,靠搞点小动作是没用的。而说到希音本身,这个平台此前虽然也遭遇过不少舆论争议。 比如审查透明度、供应链合规这些问题,但每次都能通过整改或者沟通来解决问题。这次被法国“暂停程序”盯上,恰巧又是在中法之间因为稀土话题出现摩擦的背景下。 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借题发挥。法国的算盘很清楚,一边对外说自己在维护法律和消费者权益,另一边却是在国际博弈中试图用“平台问题”来制衡中国的稀土主导力。 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事了。早前中欧之间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摩擦,中方企业也被欧盟以“补贴审查”为由频频刁难。 这些操作看似合规,其实是地地道道的经济工具化。只不过这次轮到了希音这种快时尚平台,说明法国开始把战线拉到了更广泛的商业领域。 未来类似的事可能还会继续发生,甚至不排除更多中方企业被拿出来做文章。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一个表现。 你不够大的时候,别人都懒得理你,你一旦有了市场份额、有了竞争力,麻烦自然就会找上门。这些麻烦有时候是竞争,有时候是打压,有时候是制度障碍。 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谁的产业链更稳,谁的供应链更强,谁的资源掌握得更牢。法国这次的操作,不排除是在为欧盟整体的稀土战略铺路。 毕竟欧盟最近在关键原材料自给自足方面频频发声,还明确说要减少对中国依赖。他们很清楚,稀土这张牌中国握得很紧,一旦供应出了问题,对整个高科技产业都是打击。 所以在无法直接撼动中方稀土话语权的情况下,通过打压中方企业来施加压力,几乎成了惯用套路。但问题是,这一套现在越来越不好使了。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地位不是靠价格战赢来的,是靠完整的产业链、技术积累和资源优势撑起来的。即使有国家试图通过“去中国化”来推动本地稀土开发。 但从投入到实际产出,中间的技术、环保、成本这些关卡不是说过就能过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法国这波操作更像是一种试探,也是一次策略施压。目的并不完全在于希音。 而是想看看中国会不会在其他领域松口。但如今的局面早已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剧本,希音的事未必会就此收场,但可以肯定的是,围绕稀土的这场全球博弈,还远没有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