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继续停摆 11月4日美国参议院再度否决临时拨款法案,从10月1日起的政府停

小奇科普档案 2025-11-06 16:04:29

美政府继续停摆 11月4日美国参议院再度否决临时拨款法案,从10月1日起的政府停摆已进入第35天,即将刷新2018年纪录。 政府停摆对军队的打击直指核心,10月15日首个发薪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保障130万美军薪资,但五角大楼证实这笔资金是从80亿美元科研经费中“挪借”而来。 政府停摆35天还没解决,国会两边吵得不可开交,连军队的工资都得靠“挪借”科研经费来发。这可不是哪部美剧的剧情,而是美国当前现实的政治困局。 停摆的根源不复杂,说到底就是国会没通过预算,政府没钱运转,非核心职能直接停工,连国家公园都拉上了铁链子。可这次情况特殊,时间一长,连军队的薪水也跟着出了问题。 10月15日是美军的发薪日。本该自动到账的工资,这次却因为政府迟迟没拿出钱来,差点黄了。特朗普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签了个行政令,指定要先把军人的工资发了。 不过这钱并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五角大楼本来打算用来做科研的经费中转出来的,足足八十亿。相当于科研项目暂时被按下暂停键。 只为了让军人先吃上饭。这操作看着果断,但其实也暴露出一个尴尬现实:美国政府内部的财政调度,已经进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阶段。 这次的停摆已经是35天了,距离2018年那次历史最长的政府停摆只差一步之遥。那年因为边境墙预算问题,政府停了35天,这次虽然问题不完全一样。 但性质相似,都是两党在拨款法案上谈不拢。这次更棘手的是,临时拨款法案都没过,说明连短期解决的意愿都在动摇。参议院已经否决了新的法案。 白宫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替代方案,政府各部门只能靠手头的零头硬撑。关键是,这种情况一旦持续,不只是军队,很多依赖政府拨款的机构都会陷入瘫痪。 尤其是军队,虽然听起来像是国家最优先保障的系统,但实际上在拨款流程中也得按规矩来。这次靠行政命令硬撑,虽然暂时保住了军人薪资。 但科研经费的“挪用”并不是长久之计。这些科研项目包括导弹防御系统、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作战系统等,都是美国打算在未来保持军事领先的关键领域。 一旦这些项目停滞,不仅影响战略部署,还可能让其他国家趁机追赶技术差距。更有意思的是,这场政府停摆还不是纯粹的财政问题,更像是一场政治僵局的外在表现。 美国国会中两党对彼此的不信任已经到了极点,经常把拨款法案当成政治博弈的工具。明明知道政府没钱花了,但还是要在法案里塞进各种彼此看不顺眼的条款。 最后谁都不妥协,政府只好关门。这次甚至连一些共和党议员内部都不一致,有的坚持要削减开支,有的则主张保障国防,不给钱就不通过。 结果就是,大家都在等别人先让一步,但没人愿意先松口。如果说2018年那次停摆是因为特朗普想要修墙,这次就更复杂。有通胀,有赤字,哪个话题都能引爆争议。 而且,美国政府的财政年度是从每年10月1日开始的,结果一到新财年就立刻关门,多少有点尴尬。这种不稳定对美国自身的信用也不是好事。 国际评级机构已经开始警告,频繁的财政僵局会影响美国国债的评级。一旦评级下降,借钱的利息就得增加,财政负担只会更重。 从国际角度看,这种情况也让其他国家看得一头雾水。一个号称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居然连自己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还要从科研经费里抠钱给军人发工资。 这可不是战略调整,而是被迫应急。再联系到前段时间美国对外政策频频摇摆,比如对中东局势的处理、对乌克兰援助的反复,都能看出背后财政压力的影子。 美国对外援助的持续性正在被内部财政问题绑架,而对军队的影响就是最明显的警示。这种财政混乱在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 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代也有过类似的停摆,但那时候停工时间短,影响有限。而这几年频繁停摆、屡次靠临时法案维持,就像一个企业不停靠借钱发工资,早晚要出事。 更关键的是,军队一旦对政府的财政信心产生动摇,哪怕没人说出来,也会影响士气。军人不是为了钱才当兵,但连工资都没保障,谁能心无旁骛地训练和备战? 这次的科研经费挪用,表面上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实际上是把未来的风险往后推。如同一个家庭为了交房租,把孩子的学费拿来周转,短期看是渡过了难关,但长远来看是治标不治本。 而且这种“拆借”行为如果成为常态,对军队的科研系统是巨大打击,人才流失、项目中断、技术落后,可能几年后才爆发真正的后果。 政府停摆表面是政治拉锯战,背后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军人发不出工资不是小事,科研项目被迫暂停也不是小事。这件事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 再强大的国家,一旦内部协调机制出问题,再多的军费也可能难以为继。美国的这次停摆,或许能给其他国家一个提醒,财政稳定、政治团结、制度顺畅,才是真正的国家实力。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小奇科普档案

小奇科普档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