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没有:近几日,英、法、德、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声时,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却突然“安静”下来,似乎变得“低调”了! 其实梅洛尼这阵儿的“安静”,根本不是偶然,全是被现实利益捆着的,你看英法德那些国家跳得欢,可意大利的家底跟人家不一样,真没法跟着瞎嚷嚷。 意大利的企业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钱袋子”,尤其是南边的农企,简直把中国当成了救命稻草。坎帕尼亚大区那些做奶酪、番茄的老板,天天盼着把货卖到中国去。当地有个叫阿米科的农场主,守着能产顶级莫苏里拉奶酪的牧场,直言不讳说中国是未来最重要的市场。 还有个叫贝莱利的协会主席,提到进博会眼睛都亮,说他们这些家族小企业缺的就是进中国市场的门路。 这些人可不是少数,意大利的葡萄酒、橄榄油这些特产,在中国卖得一年比一年好,农食贸易都成了中意合作最有潜力的增长点。梅洛尼要是跟着英法德对华硬气,最先闹起来的就是这些企业,毕竟饭碗可比政治表态重要多了。 能源领域的合作更没法拆,意大利这两年搞绿色转型,投了274亿欧元在可再生能源上,可光靠自己根本不够。中企早就深度掺了一脚,意大利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贝莱奥利科,那10台发电机组全是中企造的,能供近两万户家庭用电。 还有曼杜里亚的光伏电站,也是中企承建的,一年能发1160万千瓦时电,能省不少煤,减排七千多吨二氧化碳。 更别说意大利的埃尼集团,去年还跟中国国际能源签了战略合作协议,要一起搞油站、新能源这些生意,两家都是行业里的巨头,合作盘铺得特别大。要是梅洛尼这会儿跳出来对华发声,这些项目说不定就得黄,274亿欧元的转型计划怕是要打水漂。 她更得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梅洛尼是右翼政府,对美国那边确实得顾忌着。之前有消息说她要限制中企持股,比如中化集团持有的倍耐力轮胎,还有中国国家电网占股35%的CDPReti电网公司,说是怕惹美国不高兴。 倍耐力还是F1的专属供应商,美国那边已经有销售限制的苗头,这让意大利政府坐不住了。 可真要动手赶中资,损失的是意大利自己,中化集团的投资是长期的,撤资了谁来补窟窿?电网公司里那两位中资董事能影响决策,真闹僵了能源供应都可能受影响。前意大利官员都说,现在在中美之间找平衡越来越难,梅洛尼索性就先不吭声,省得哪边都得罪。 欧盟内部也不是一条心,这给了梅洛尼不表态的台阶,之前欧盟提过限制中资,可德国这些国家根本没敢动,都怕影响对华关系,意大利要是冒头当“出头鸟”,反而会在欧盟里孤立。 何况中国之前已经把对意大利的免签政策延长到了2025年底,还说了要加快开放电信、医疗这些服务业市场。中方都释放善意了,梅洛尼再跟着英法德炒作“疑华论”,就显得太不识趣,反而会让欧盟其他国家觉得意大利在破坏合作氛围。 更现实的是,意大利经济复苏还得靠中国投资,之前梅洛尼退出“一带一路”后,又赶紧访华五天,签了三年的合作计划,就是怕关系搞僵。 中国投资的领域全是意大利的短板,基础设施、新能源这些项目不光能带来资金,还能解决就业。要是因为几句表态把中国投资者惹走了,梅洛尼政府的支持率肯定得跌。中方早就提醒过,限制中资会有损两国关系,打击国际投资者信心,这话梅洛尼不能当耳旁风。 说到底,梅洛尼不是不想发声,是真没底气,英法德有自己的产业底气,意大利却握着一堆跟中国绑定的合作项目。农企盼着进中国市场,能源企业等着合作落地,中美平衡还没找好,欧盟内部又有分歧。 这些事儿缠在一起,她除了“低调”根本没别的选,毕竟政治再热闹,也得给经济利益让路,这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