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将军和李克农上将一样都属于隐蔽战线的杰出人物。在1955年的开国将帅大授

谈古论今朝 2025-11-05 19:03:30

这位开国将军和李克农上将一样都属于隐蔽战线的杰出人物。在1955年的开国将帅大授衔中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他就是刘少文。 刘少文的革命底色早早就定了调。1905年生于河南信阳,20岁在开封上学时就跟着学生联合会闹革命,代表河南学生去上海开全国学代会,回来没多久就入了党 。这在当时可不是跟风,他父亲后来都受他影响参加起义,失败后牺牲了,整个家都绑在了革命这条路上。 组织很快发现了他的才干,1925年派他去苏联中山大学深造,和王明成了同学。但他没跟着空谈理论,一门心思练俄语、学联络技巧,这为后来当共产国际联络员打下了底子 。回国后瞿秋白直接把他调去当助手,负责国际联络,可见能力多被认可。 长征时他更成了关键角色,29岁就担任遵义会议的记录秘书,党史上那关键的转折点,他是亲历者和记录者。周恩来后来都夸他,既能当秘书写材料,又能主编军事杂志,还能做政治教导员,简直是全才 。 抗战爆发后他到上海,成了李克农、潘汉年的左膀右臂。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的日常工作全靠他撑着,更关键的是,他建了好几部地下电台,其中就有李白负责的那部——就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原型 。这些电台往延安传的军政情报,比子弹还管用。 上海沦陷前,他和潘汉年忙着转移爱国人士,郭沫若、邹韬奋这些人能安全脱身,全是他们一手安排的。后来他接手办事处主任,还悄悄给皖南新四军募集了几千匹布和大批棉衣,甚至把国民党溃兵留下的几十挺机枪都送到了部队手里 。 他干的“文化活”同样致命。指导翻译《红星照耀中国》,赞助出版《鲁迅全集》,还嘱托人译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些书在当时就是火种,比喊十句口号都能鼓舞人心。 1941年香港陷落后,他的本事更是派上了大用场。时任港澳工委委员的他,组织渔船偷渡、化装难民,把何香凝、茅盾等800多个爱国人士从日军眼皮底下转移出来 。这事办得太漂亮,周恩来专门发电报表扬他。 有人说他和李克农都是隐蔽战线的,其实分工真不一样。李克农更多在中央统筹,刘少文却常年在一线“踩刀尖”。重庆谈判时他当情报部长,不仅要保毛主席安全,还得挖国民党的谈判底细说给中央听,让我方占尽主动 。 解放战争时他在上海建了三个独立情报网,触角直接伸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 。吴石将军送出的渡江战役江防情报,就是通过他负责的渠道递到中央的,三野能两周解放上海,这情报功不可没。 1947年他差点栽了,秘书赵平夫妇被捕叛变,供出了他。他凭着警觉先疏散了所有人,特务上门时,他化装成水管工,操着河南腔应付,趁乱从二楼跳窗逃生,脚踝摔破了也不敢停 。这种险,他这辈子不知闯过多少回。 1952年组织调他当军委第四部代部长,他还婉拒,说自己没领兵打过仗。可组织信他,后来抗美援朝、台海斗争的情报保障全靠他统筹。1955年授中将,有人觉得他没战功,可谁想过,他送出去的情报能让前线少死多少人? 毛泽东都亲切喊他“姥姥”,周恩来更是说他干的是“无声的工作,留声的事业”。这种在暗处守护光明的人,勋章早该挂在他们胸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