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战场上,杨启良歼敌18人,转业后却遭地方恶霸刁难。 昔日战场英雄面对恶霸威胁,只一句话让对方落荒而逃。1985年3月9日深夜,老山前线166高地西侧无名高地上,炮弹撕裂黑夜,火光映照着一张坚毅的脸,班长杨启良拖着受伤的左腿,独自坚守在阵地上,面对蜂拥而上的越军,他对着步话机嘶吼:“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四个半小时,击退敌人四次进攻,毙敌18名,这是杨启良交出的战绩。 谁也想不到,多年后,这位战场英雄会站在超市里,面对当地恶霸的刁难,只一句话就让对方败下阵来:“我当年参加越战,打打杀杀也不是没见过。” 1983年,杨启良告别故乡浙江台州黄岩,应征入伍,被编入解放军第一师第二团三连,一年后,他随部队开赴老山前线,开始了在狭窄、潮湿“猫耳洞”里的坚守。 猫耳洞的生活异常艰苦。老山地区炎热多雨,洞穴内阴冷潮湿,战士们长时间居住其中,很多人患上了水肿和皮肤病。 然而杨启良却说:“只要能打胜仗,这些都不重要。”1985年3月8日,时任班长的杨启良接到命令:组织12名战士,组成两支敢死队,拿下166高地及北侧无名高地。 当天凌晨,经过浴血奋战,敢死队拿下了高地,次日,想夺回阵地的越军发起7次疯狂反扑,均被粉碎。 当晚10时45分,越军将进攻重点转向166高地西侧的无名高地,杨启良等6名敢死队员坚守在无名高地上,打退敌人3次进攻后,3名战友牺牲了,另外两名先后负伤,哨位上只剩下杨启良一个人。 “绝不能让战友的血白流,一定要守住!”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杨启良毫无惧色,一边投弹一边对着步话机呼喊:“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凭借有利地形,杨启良带伤孤身作战4个多小时,打退敌人4次进攻,毙敌18名,他因此被人们誉为“老山王成”。 2010年3月,台州经济开发区消费者协会成立,杨启良当选为秘书长,从此,他成了开发区百姓口中的“老娘舅”。 在同事眼中,杨启良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2013年,开发区消协共接到投诉304起,解决落实297起,调解率高达97.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9.2万元。 杨启良从未提及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那块写着“人民功臣”的牌匾,一直被他藏在卧室角落的箱底下,2013年,一场消费纠纷让杨启良的“英雄本色”再次显露。 开发区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有人声称在超市买的面粉有质量问题,里面发现了虫子,要求超市赔钱。 杨启良赶到现场,一个身材魁梧的投诉人拎着一袋面粉说:“这面粉就是在这里买的,我买回家包饺子用,没想到煮饺子的时候发现了虫子,害我吃坏了肚子,超市得赔我钱。” 杨启良当即反应过来,要发现虫子,和面粉的时候就能发现,怎么可能等到煮饺子的时候?他问了两个问题:“你买了多少斤?”“那你包了多少饺子?” 投诉人回答:“买了3斤,这里剩下2斤。”“大概50只吧。” 杨启良立刻识破了对方的谎言,面对揭穿,投诉人恼羞成怒,威胁要动手。 然而,面对魁梧大汉的威胁,杨启良没有半点畏惧,反而很硬气地当场扔下一句话:“当年参加越战,打打杀杀也不是没见过。你这么闹事是没用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不是在维权,你是在讹钱。”这样的场面,在杨启良的调解生涯中并不少见。他曾说:“阵地上没退过,现在也不会。” 每逢梅雨季节,他的右大腿关节就会非常疼痛,即使在盛夏,伤处也仿佛被烙铁烫过一般,疼痛从未消退,止痛药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身体上的伤痛远不及心中的隐痛。杨启良曾动情地说:“大腿下雨天就会疼,但这个还是好的,我闭上眼睛就是枪林弹雨,夜里睡不好……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够活下来已是很幸运的了,我不敢以英雄自居,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2017年,当电视台记者来到杨启良家中时,他翻箱倒柜从卧室角落找出那块“人民功臣”牌匾。匾额上的四个大字依然清晰,犹如这位老山英雄的初心,历经岁月却从未褪色。 在消费调解的岗位上,杨启良每年处理近400起投诉,调解率高达97.7%。他没有居功自傲,没有拿战斗英雄的身份到处炫耀,更没有利用这个身份谋取一分好处。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国家有难时,杨启良毅然决然奔赴前线;和平年代,他又以身作则,永远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