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

洛风阐社会 2025-11-04 11:14:38

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言“重夺第一”,结果得意劲儿还没捂热,就被泼了盆冷水。 1 月份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刚一出炉,韩媒就炸了锅:全球 146 万修正总吨的船舶订单里,韩国揽走 90 万吨,硬生生占了 62% 的份额,而中国只拿到 19%。 韩华海洋、三星重工的订单板数字刷屏,媒体标题满是 “重回巅峰” 的狂欢,可这得意劲儿还没捂热,2 月份就传来重磅消息 —— 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把 40 艘 LNG 双燃料集装箱船的大单,全砸给了中国船厂,80 亿美元的生意直接让局势彻底反转。 其实韩国年初的 “开门红” 本就藏着隐忧。 他们的订单几乎全集中在 LNG 运输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些高端领域,靠着早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啃硬骨头。 就像去年马士基分单时,韩国韩华拿的 6 艘 15000TEU 船,单艘卖到 2.1 亿美元,而中国扬子江船业的 17000TEU 船,同样单价却多装 2000 个集装箱,性价比差距一下就露了馅。 更关键的是韩国产能有限,全国船厂加起来的产能还不到中国的一半,1 月份的订单高峰已经让工人加班加点,后续根本接不住大笔订单的冲击。 反观中国造船业,早不是当年只做中低端船的模样了。 沪东中华刚创下单月交付 4 艘 LNG 船的纪录,这种被称为 “海上超级冷冻车” 的船,建造难度堪比航母,液货舱要在零下 163 摄氏度保持密封,300 多万个零部件容不得半点差错。 可现在中国不仅能造,还实现了 80% 以上的国产化,自主研发的围护系统蒸发率全球最低,手里握着 50 多艘订单,2025 年打算交付 11 艘。 更不用说全产业链的优势,从特种钢材到核心设备,130 多家配套企业形成数百亿产值的市场,别人造一艘船要等国外零件,中国船厂转身就能从隔壁车间调货,交付周期比韩国缩短近三分之一。 这波反转其实早有预兆。 2024 年中国船厂已经拿下全球 57% 的订单,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的市场份额分别冲到 90%、81% 和 72%,全球前十船厂中国占了七家,前四全是咱们的企业。 韩国靠高端领域短暂领跑,可中国是全赛道发力,散货船、油船站稳脚跟后,又在 LNG 船、绿色燃料船这些新赛道上弯道超车。 马士基的选择说白了就是算清了账:同样的钱能拿到更大运力,同样的技术能更快交付,还有符合欧盟碳排法规的绿色设计,换谁都知道该选谁。 现在韩媒的标题已经从 “反超” 变成了 “拉锯战”,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中国造船业的优势不是短期爆发,而是十几年深耕产业链、砸钱搞研发的结果。 从 2008 年 LNG 船全球份额不足 5%,到现在突破 30%,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啃下技术硬骨头的坚持。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