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军少校被俘,押送到连部,连长正要问话,他却先说:“同志,你级别低,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1-01 20:54:42

1947年,国军少校被俘,押送到连部,连长正要问话,他却先说:“同志,你级别低,不用多问,上报首长,我代号902!”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赵炜出生在河北文安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家境贫寒,但父母仍尽力供他读书,他从小目睹了军阀混战的残酷,那些普通百姓的饥饿与流离让他心生不忍,少年赵炜便暗暗立下志向,想着有一天能为国家做些实事,193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在那里,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习射击、测绘、战术等课程,并以出色表现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第五战区的13军,成为一名中尉排长。   抗战期间,他所在的部队并没有直接参与前线作战,而是主要负责新兵训练,面对这种安排,他内心感到失落,甚至有些不甘,他渴望上战场杀敌,但这种期待始终没有实现,几年的军旅生涯让他逐渐看清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无能,他发现,许多高级军官醉心于权术争斗,根本无心抗日,而普通士兵却在前线为他们的野心付出生命,这种现实让赵炜的内心充满矛盾,他开始思考,自己从军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机会在抗战胜利后悄然到来,一次偶然的探望,他在老同学朱建国家中接触到了一些进步书籍,这些书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多年来的信仰,朱建国看出了赵炜的思想变化,耐心地向他讲解了共产党的主张和抗战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赵炜彻底改变了观念,1946年春,他通过朱建国的引荐,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代号是“902”,任务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为解放东北提供情报。   赵炜被调到了沈阳,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少校作战参谋,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他每天接触着大量的机密文件,凭借着黄埔毕业生的身份和出色的业务能力,他很快赢得了上级的信任,赵炜善于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将机密情报巧妙地传递出去,他采用了许多隐蔽的方式,比如将情报藏在烟盒里,或者通过看似普通的物品交接,这些行动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胆量和细心,一旦被发现,他将面临生命危险。   1947年春天,赵炜获得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情报,国民党计划对辽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并已调动两个师前往前线,然而,具体的作战计划被列为绝密,连赵炜都无法直接接触到,他意识到,必须想办法获取这些信息,他以探望老同学为由,冒险前往13军司令部,通过观察和试探,终于掌握了敌人的作战部署,为了将这条重要情报送出,他独自一人连夜赶回沈阳,画出了详细的地图,并通过组织设立的秘密电台发往解放区。   除了传递情报,赵炜还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务,伪造了一份命令,这份假命令引导国民党13军的部队进入了解放军早已设好的伏击圈,结果,敌军两个师在兰山地区全军覆没,这一战役直接瓦解了国民党的攻势,解放军趁机转守为攻,逐渐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赵炜的这一举动被评价为“以一人之力撼动整个战局”,但他自己却始终保持低调,继续在敌营中潜伏。   随着东北战场的形势逐渐明朗,赵炜的处境却变得愈发危险,1947年秋天,北平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他的上线朱建国被捕并叛变,赵炜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很可能已经暴露,他立即前往秘密联络点,发现了组织留下的预警信号,他没有迟疑,迅速销毁了所有与组织有关的物品,并决定撤离,他知道,这条逃亡之路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在逃亡的三天里,他昼伏夜行,混迹于难民之中,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一次,他路过太子河边的一个哨所,几名国民党士兵拦住了他,他冷静地亮出自己的证件,用军衔和身份骗过了对方,成功渡河,最终,他历经艰险,踏入了解放区的土地,当他向解放军哨兵表明身份时,整个人几乎瘫倒在地,他终于安全了。   到达解放区后,赵炜立即向组织汇报了自己的经历和最新情报,他的贡献得到了高度评价,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劲光亲自接见了他,并称他的情报价值“堪比十万大军”,赵炜被安排继续从事情报工作,但这一次,他是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开展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赵炜转入情报部门,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情报行动,他兢兢业业,却始终保持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1955年授衔时,他主动放弃了将军头衔,选择以普通干部的身份继续工作,他认为,自己只是千千万万革命者中的一员,没有必要特殊化。   晚年的赵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他走遍全国,向年轻人讲述那段峥嵘岁月,他带着一枚刻有“902”的徽章,这枚徽章是他一生的象征,2014年,赵炜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95岁,他的事迹被收录进西柏坡纪念馆,成为隐秘战线历史的重要见证。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