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告诉他的国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敢于反制美国关税,而加拿大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国家是哪个他没说。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怎么做,嘴上不说,心里我认为还是有点佩服的。 卡尼在多伦多那次接受彭博社专访,的确让不少人耳朵一亮。他说全球敢对美国加征报复性关税的国家只有两个,我们就是其中之一。语气硬得有点不合常理。要知道,加拿大过去一直是美国的小伙伴,什么事都商量着来,可这回明显不想再按剧本走了。 先得搞清楚,反制美国关税可不是件容易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手里握着不少贸易筹码,这些年动不动就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从钢铁、铝产品到科技产品,范围广得很。 很多国家要么经济上依赖美国市场,要么在安全等领域有求于美国,就算心里不服气,也不敢轻易站出来反制,生怕遭到更严厉的报复。 就拿欧盟来说,之前美国对欧盟加征钢铝关税,欧盟虽然也提出了反制措施,但力度和范围都很克制,更多是象征性的回应,说到底还是怕把关系闹僵,影响后续合作。 加拿大敢说自己是其中一个,也确实有过实际行动。比如前几年美国对加拿大加征钢铝关税,加拿大马上就宣布对美国的威士忌、猪肉等产品加征同等规模的关税,双方你来我往僵持了好一阵子,最后美国不得不取消部分关税。 但加拿大的反制,更多是基于北美自贸协定框架内的博弈,两国经济联系太紧密,很多时候是 “边打边谈”,底气里多少带着点 “近邻情面” 的缓冲。 而中国的反制,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做支撑,2023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47 万亿元,这么大的市场体量,就算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能通过内需和其他海外市场消化产能。 就拿 2018 年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来说,当时美国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没有退缩,立刻出台了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大豆、汽车、能源产品等加征关税。 要知道大豆可是美国农业的重要出口产品,中国的反制直接影响了美国农民的收入,最后美国不得不通过补贴来安抚农民,这也让美国意识到,中国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反制讲究 “精准打击”,不是盲目报复。比如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搞制裁,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中国就针对美国的农产品、能源产品等美国国内选民敏感的领域反制,既打到了美国的痛处,又保护了本国核心利益。 这种有策略、有分寸的应对,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的理性和实力,不是蛮干,而是有足够的底气和智慧跟美国周旋。 现在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其实是因为中国的做法给很多国家提供了一个参考。之前大家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要么忍气吞声,要么被动应对,而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定力,就能在贸易博弈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比如东南亚一些国家,虽然没公开支持中国,但在跟美国打交道时,也开始借鉴中国的思路,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不再一味妥协。就连一些拉美国家,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也开始表态要 “维护公平贸易秩序”,这背后多少都有中国行动带来的影响。 当然,中国反制美国关税,不是为了搞贸易对抗,而是为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一直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分歧,但前提是对方得拿出诚意,不能搞单边主义、霸权主义。 就像之前中美经贸谈判,中国始终坚持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的原则,不会因为美国的施压就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多了一份尊重。 加拿大总理没明说的那个国家,其实不用猜也知道。这事儿与其说是 “没说”,不如说是 “大家都懂”。全世界看着中国,不仅是看中国怎么反制美国,更是看中国能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守住自己的发展节奏,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而中国用这些年的行动证明,自己不仅敢反制,更能反制得有章法、有效果,这份实力和智慧,确实值得被认可。 中国的应对方式,既有基于强大实力的硬碰硬回击,也有在国际规则框架下的据理力争,这种“组合拳”给全世界都上了一堂生动的贸易博弈课,而加拿大夹在中美之间的处境,恰恰道出了所有中等强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现实困境。 信源: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