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前副总裁黄汉森在采访中表示:任何技术领域,只要每当中国团队进入时,其他企业

凭栏观望史 2025-10-28 13:49:11

台积电前副总裁黄汉森在采访中表示:任何技术领域,只要每当中国团队进入时,其他企业都没得玩了,要么选择退出,要么发展其他业务。 台积电前副总裁黄汉森这句直白的话,戳中了全球科技格局的变迁痛点。   放在几十年前,这话没人会信。那时候的规矩很明确,欧美日韩拿着图纸定标准,站在产业链最顶端赚大钱,中国企业大多只能做组装加工的活儿,赚点辛苦钱。   就说工业控制计算机这种关键设备,当年全被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这些巨头垄断,一台设备卖几十万,国内企业想用钱买技术都没门路。   光伏产业更不用说,欧洲靠着政府补贴早早吃了红利,中国企业只能跟着学做最基础的硅片。   高铁刚起步时,得从德日法引进技术,人家给的图纸都留着后手,核心技术根本学不到。   谁能想到风向变得这么快。   深圳有家叫研祥的企业,1993 年刚成立时就 5 个人、28 平米办公室,偏偏选了技术门槛极高的工控机领域。   早期去国外参展,报低价反而没人买,客户直说 “太便宜的东西不敢信”。   后来他们跟德国巨头拼质量,在地铁恶劣工况里比设备故障率,10 台设备里对方坏了 9 台,研祥只坏 1 台,这才站稳脚跟,最后还把设备卖到了德国慕尼黑地铁。   光伏产业里,中国企业不光把多晶硅、组件这些环节的产能做到全球八成以上,还 62 次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逼得美国 FirstSolar 靠八成补贴才活下去。   高铁更不用说,现在总里程超 4.8 万公里,占全球三分之二,自主研发的高速磁浮能跑到时速 600 公里,德国西门子都得来取经。   芯片领域被制裁后反而逼出了内生动力,28 纳米制程良率超 90%,连机器人算法都拿了国际大奖,四足机械犬不用传感器也知道擦白板该用多大劲。   这种变化根本不是靠运气,更不是什么 “低价倾销”。   研祥花 5 年投 8 亿搞出的工业读码器,比日美意的同类产品性能还好,全是自主知识产权。   宁德时代能连续 8 年全球第一,靠的是从材料到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不是单靠某一项技术。   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人才和投入支撑,2000 年到 2020 年,中国工程师从 520 万涨到 1770 万,全球前 20% 的 AI 研究人员里,近半数本科是在中国读的。   “十四五” 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6 万亿元,建了 3.5 万多家智能工厂,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才堆出了技术突破的底气。   有人说这是 “抢饭碗”,其实是中国企业把 “技术、规模、产业链” 玩明白了。   欧美擅长从 0 到 1 的发明,比如造出晶体管,中国则把从 1 到 100 的优化做到极致。   朱雀三号火箭能重复使用,“奋斗者” 号能下探万米深海,这些突破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工业体系成熟后的自然结果。美   国搞制裁看似卡住了一时,实则把市场让了出来,自己的设备企业反而丢了订单,股价暴跌。   这说明科技从来不是关起门来玩的游戏,中国成为规则制定者,不是要垄断,而是用实力重新定义 “好产品” 的标准 —— 光伏组件既便宜效率又高,高铁既快又稳还划算,这些标准自然有人愿意跟着走。   从追着别人的图纸跑,到别人跟着我们的标准走,这不是霸权,是千万工程师熬出来的底气。   中国企业进场不是为了 “寸草不生”,而是用实干证明,公平竞争里,有技术、肯投入的一方终会胜出。   真正的规则制定者,从来不是靠嗓门大,而是靠实力硬。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