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美国手里的绳子,已经勒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而中国手里的刀,也正对着美国的高科技命脉。只不过战场不在战壕,而在港口、芯片、能源和货币之间。 美国最先动手的地方就是港口,毕竟全球贸易的命脉都攥在海运手里,中国造船业早就占了全球一半多的份额。2024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55.7%,说白了就是全球每两艘新船里就有一艘是中国造的,停靠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船里也有17%带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这事让美国坐不住了,直接打算搞个提案给中国船只“穿小鞋”,中国海运运营商的船进一次美国港口,最多要交100万美元;其他国家的航运公司要是用了中国造的船,最高得掏150万美元的“买路钱”,反过来用美国造的船还能退100万美元。 他们算盘打得精,想靠这笔天价费用把中国船挤出美国港口,顺便逼全球航运公司别买中国船。 可他们没琢磨明白,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这样的巨头早就跟全球供应链绑在一起了,马士基这些国际航运公司也从中国订了几十艘船,真要实施这政策,每条亚洲到美国东海岸的航线成本就得增加两三百万美元,最后还是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买单。 连英国劳埃德船级社都出来说,这会让美国通胀压力更大,商品也会失去竞争力。面对这一手,中国商务部直接放话了,会采取必要手段捍卫权益,全球航运本来就不是美国一家的自留地,他们想靠霸权卡脖子根本行不通。 港口卡脖子还只是表面功夫,美国真正下狠手的是芯片,这玩意可是高科技的“心脏”。不管是手机还是航天设备,都离不了芯片,美国早就在这领域布好了包围圈。从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到禁止EDA设计软件卖给中国,还拉拢荷兰ASML、韩国三星、台积电这些巨头,弄了个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就是想断了中国高端芯片的路。 他们觉得这样就能让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歇菜,可中国早就开始想办法破局了。就说大家熟悉的华为,在层层制裁下,硬是搞出了国产芯片,虽说和最顶尖的还有差距,但不少场景都能用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使劲,从提纯硅料到制造设备,一步一步补短板。美国的制裁反倒逼得中国加快了自主研发的速度,以前有些企业还依赖进口,现在都咬牙搞国产化,就凭着这股劲,美国的芯片封锁慢慢就有了缝隙。 毕竟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就在中国,美国企业看着这块肥肉吃不到,心里也直犯嘀咕。 芯片博弈的背后,是更核心的能源之争。这么多年来,美国靠着石油美元这套体系,把能源当成了拿捏别的国家的工具,可现在中国手里的能源牌越来越硬。单说可再生能源,中国过去十年里,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量就占了全球六成,现在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占了全球近一半,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比都到60%左右。 这就意味着中国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不断降低,美国想靠禁运能源卡中国脖子的老路子,早就行不通了。更厉害的是,中国正在撬动石油美元的根基。 2025年10月,俄罗斯石油贸易商直接要求印度用人民币付原油货款,印度最大的国有炼油厂,已经用人民币付了好几笔货款了。要知道印度现在进口的石油里,35%到40%都来自俄罗斯,之前印度还想用卢比结算,可卢比没什么流动性,俄罗斯不买账,最后只能乖乖用人民币。 这可不是偶然情况,现在俄罗斯外贸里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到42%,越来越多的能源交易开始绕开美元。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手里的话语权自然越来越重,美国苦心经营几十年的石油美元体系,正被一点点撬动。 其实从这些领域的较量就能看出来,中美之间是真的没回头路了。美国想靠着自己的霸权,把中国挤出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保住自己的老大地位,所以才在港口、芯片这些地方层层设卡。 可中国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只能被动接招的国家了,手里攥着造船业、可再生能源、稀土、人民币国际化这些实打实的牌,美国逼得越紧,中国反击的劲就越足。 这场较量不是谁想打就能打,想停就能停的,毕竟双方都攥着对方的要害,较量早就渗透到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了。未来的较量还会继续,但有一点很明白,靠霸权卡脖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不会任人拿捏,美国也别想再独占好处,这场没硝烟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是实力的终极比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