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7 18:11:14

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要知道安世中国这步棋下得有多妙,咱们得先聊聊它在全球芯片圈的分量。这公司真不是普通的芯片厂商,而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巨头,尤其在车规级芯片这块,简直就是欧洲车企的“命门”。   它手里握着小信号二极管、ESD保护器件这些关键产品的全球第一宝座,车规级Power MOS也排到了全球第二,像大众、宝马、博世这些欧洲顶级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每辆车里头都得用五十多颗安世的芯片,从发动机控制到安全气囊系统,哪都离不了。   之前荷兰那边瞎折腾,强行换掉安世的中国籍管理层还搞供应限制,结果直接导致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差点停摆,几千名工人都面临着工时减少的窘境,这事就足以说明欧洲对安世芯片的依赖有多深了。   这次恢复供货,安世中国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这可不是换份合同走个过场那么简单,以前欧洲客户仗着自己是长期买家,多少有点“甲方大佬”的架子,时不时就对供货价格、交货时间挑三拣四,甚至临时增减订单打乱安世的生产计划。   现在重新签协议,等于把老规矩彻底改了,协议里不光明确了供应的质量标准和售后条款,更关键的是锁定了双方的专属合作关系,欧洲客户再想随便跳单、压价根本没门,还得完全配合安世的产能调配节奏,毕竟现在手里攥着供货主动权的是安世。   比重新签协议更让欧洲客户意外的是,这次所有交易都得用人民币来结算。要知道过去几十年,全球半导体交易基本都是用美元或者欧元结算的,欧洲客户早就习惯了用自己的货币付款。   现在突然要换成人民币,意味着他们得先去换足够的人民币,不光多了一道手续,还得承担汇率波动的成本。可再麻烦他们也得受着,毕竟要是拿不到安世的芯片,生产线一停,每天的损失都得几百万欧元,这点成本根本不算啥。   对安世中国来说,用人民币结算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避开了美元、欧元波动带来的风险,又让人民币在高端制造业交易里露了脸,这背后其实就是中国芯片产业话语权提升的直接体现。   不过最能体现安世底气的,还是对出货量和交货周期的调整,因为国内市场订单突然暴增,所以得优先保障国内需求,给欧洲的供货量和交货时间也就得跟着动态调整了。这真不是故意刁难他们,而是实打实的市场需求就摆在那。   最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5G基站这些产业发展得特别快,比亚迪、蔚来这些车企的订单都排到好几个月后了,宁德时代的储能项目也急着要大量芯片,安世上海临港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早就满负荷生产了,每个月三万片的产能,连国内需求都满足不了,优先保障自家市场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一下就让欧洲客户彻底没了脾气,以前他们还能催着安世优先供货,现在只能乖乖排队,交货时间得看国内订单的情况来定,想插队根本没门。   其实安世敢这么操作,底气早就藏在自身的硬实力里了。它采用的是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产业链IDM模式,这种模式能灵活调整产能,不像其他依赖代工的厂商那样被动。   上海、东莞的生产基地和长三角的供应商还形成了“两小时供应链圈”,抗风险能力特别强。更关键的是,安世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增加,2024年就投了2.84亿欧元搞第三代半导体,1200V SiC MOSFET都已经用到宁德时代的储能项目里了,技术壁垒也越筑越高。   再加上国内市场这棵“大树”的支撑,安世根本不愁没订单,自然有底气给欧洲客户立规矩。   这波恢复供货哪是什么简单的生意,分明就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腰杆硬了的直接证明。以前咱们买芯片的时候,得看国外厂商的脸色,被卡脖子、被坐地起价都是常有的事;现在轮到欧洲求着咱们供货,还得接受咱们的结算方式和供应规则。   更重要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随着上海临港工厂的产能进一步释放,再加上第三代半导体的持续突破,安世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强。   欧洲客户现在也该明白,想稳定拿到芯片,就得尊重中国企业的规则,毕竟在硬实力面前,任何讨价还价都没用,这波操作,中国确实稳了。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