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难题,美国得知,出300万美元想买断技术,他却转身免费献给国家! 这个人就是姜向涛。他是黑龙江大庆林甸县的普通农民,没上过大学,早年连复杂的字都认不全,一辈子跟泥土打交道,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庄稼人,干成了美日专家十几年都没办成的大事。 1995年44岁的姜向涛还在为家里的生计犯愁,种普通西瓜赚不了几个钱,他听说培育种子利润更高,就拉着几个乡亲一起琢磨。 那时候村里不少人说他不务正业,觉得育种是实验室里的学问,农民哪能干得来。他不管这些闲言碎语,天天泡在地里,一边种瓜一边摸索门道,后来还帮研究所代制种子,慢慢摸出了些经验。 转机出现在1998年夏天,他小儿子在瓜地里玩,突然喊他看一株奇怪的瓜苗。姜向涛跑过去一看,这株苗每节都挂着小幼果,跟普通西瓜完全不一样。更特别的是,这苗只开雌花,没有雄花。他赶紧留着观察,最后靠别的西瓜雄花授粉,才收了138粒珍贵的种子。 这就是后来轰动国际的全雌西瓜,当时美国实验室里的基因测序仪昼夜不停转,日本育种中心的科学家换了一批又一批,花了数亿美元研究十几年,就是搞不定这种只开雌花的西瓜。全雌西瓜产量能比普通品种翻好几倍,口感更甜,籽还小,对瓜农来说是实打实的好品种,可国外专家就是突破不了技术关。 姜向涛拿着这138粒种子开始了试验,第一年种下去,全是普通西瓜,那些神奇性状全没了。他没放弃,接着种。第三年,全雌西瓜终于又长了出来。他这才明白,这是罕见的隐性基因在起作用。没有实验室,他把家里10平米的仓房改成育种室。没有恒温设备,他烧火炕控制温度。没有精密仪器,他举着放大镜一粒一粒观察花粉。 整整五年,他几乎把家搬到了地里。家人有过抱怨,他就趁着吃饭的时候劝,说这东西能帮大家多挣钱。2005年,他终于培育出稳定的全雌西瓜品种。他心里没底,背着种子不远千里跑到郑州找专家谭素英。谭素英一看就惊了,说这是全球都没突破的技术,赶紧介绍他去找瓜类育种权威吴明珠院士。 吴明珠院士见到种子也大为震惊,直言美日专家十几年都没攻克的难题,被一个农民解决了。后来吴院士帮他在海南找了试验基地,2006年台风“珍珠”过境时,吴院士还带着人先保他的瓜苗,自己的珍稀品种都受了损。这事让姜向涛记在心里,更坚定了他守护技术的念头。 消息很快传到国外,2007年,美国种子公司派人来谈合作,想高价买技术。姜向涛直接拒绝了。2012年,英国专家又找上门,开出300万美元的价码,说够他全家几代人不愁吃穿。他还是摇头,说技术是中国的,不能卖。有人偷偷蹲在他的瓜田附近,想偷种子,被他发现后吼了回去。 没人知道他有多缺钱,家里条件一直普通,可他转头就找吴明珠院士,说要把技术捐给国家。这些年,他陆续培育出40多个全雌瓜品种,包括西瓜、甜瓜、香瓜,所有专利和种子都无偿交给了国家种子基因库。 美日专家到现在都想不通,他们花重金、用尖端设备没搞定的事,怎么就让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中国农民办成了。其实答案很简单,姜向涛的实验室在地里,他的仪器是双手,他的秘诀就是一辈子的坚持和那颗为国的心。

哀民生之多艰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我要攻克松茸的人工栽培技术,现在正在做研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