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30万欧元,还在往上涨。 这就是荷兰跟咱们“脱钩”的代价,日结,概不赊账。

赵财苗 2025-10-27 11:52:15

一天230万欧元,还在往上涨。 这就是荷兰跟咱们“脱钩”的代价,日结,概不赊账。 终于,扛不住了。荷兰经济大臣火急火燎地宣布,要跟咱们“最高级别”地谈一谈,聊聊安世半导体这个事儿。 这下好玩了。 当初跟着美国大哥的指挥棒,对着咱们自己的企业安世半导体指手画脚,又是禁令又是规则,以为能卡住脖子。 结果呢? 安世在德国的厂子,是欧洲那帮车企巨头的命根子。你荷兰不让安世在中国扩张,安世在德国的运营就得停摆。德国那边员工停薪、产线中断……供应链说断就断。 你猜怎么着? 德国那帮车企巨头们不干了啊!你荷兰折腾,凭什么我们买单?压力直接给到荷兰内阁。 这才是他们坐不住的真正原因。 说白了,什么政治、什么站队,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都得往后稍稍。当你的核心技术、你的产业链,成了别人离不开的空气时,谁想跟你脱钩,谁就先缺氧。 这230万欧元的日损失,不过是冰山露出来的尖角。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嘴上说干预是为了“防止知识产权转移”,可身体却诚实地把谈判提到“最高级别”,这背后藏着的,是整个欧洲汽车业的集体哀嚎。安世可不是普通小厂,作为全球前三的功率半导体巨头,它的芯片是汽车的“神经末梢”,一辆电动车里最多能用到近1000颗,汽油车也得装400颗左右,大众、宝马这些巨头根本离不了。 荷兰跟着美国搞限制的那一刻,就没算明白这笔产业链账。安世的芯片在德国生产,运到中国封装测试后再销往全球,这是盘根错节的“你中有我”——荷兰卡着企业治理权,中国这边供应链一动,德国的产线立马断供。大众已经发了通知,沃尔夫斯堡工厂这周就要停摆,高尔夫、途观这些主力车型全得歇工,德国汽车行业最多也就撑十到二十天,这哪是给中国施压,分明是给欧洲制造业捅刀子。 最先炸锅的是德国车企。他们直接把状告到了欧盟,指着荷兰的鼻子问:凭什么让我们为政治站队买单?要知道,德国智库早算过账,跟中国脱钩会让德国GDP降0.81%,是英国脱欧时降幅的6倍,这背后可是几十万工人的饭碗。日本车企也跟着慌了,汽车工业协会急着发公告,说“已收到荷兰厂商无法保证交付的通知”,生怕自己的产线也被拖下水。荷兰内阁顶不住这波压力,毕竟谁也不敢承担“搞垮欧洲汽车业”的罪名。 更讽刺的是,荷兰想卡的“脖子”,早成了自己的“软肋”。安世中国早放了话,国内业务运营完全正常,荷兰总部的单方面决定在中国没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欧洲车企缺的芯片,中国车企照样能拿到,受损的只有依赖全球供应链的欧洲厂商。荷兰这才反应过来,他们限制的不是中国企业,而是自己在全球产业链里的话语权。 卡雷曼斯现在急着找中国谈,姿态早没了当初的强硬。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德国总理朔尔茨早说过“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道路”,欧盟贸易专员也明确表示“与中国脱钩不是我们的选择”,这些话荷兰当初要是听进去,也不至于落得天天赔230万欧元的下场。 这事儿给所有跟着美国搞“脱钩”的国家提了个醒:现在的产业链早像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安世风波里,荷兰想拿政治当筹码,结果砸了自己的脚;德国车企为了利益集体施压,暴露了“脱钩”的虚伪。230万欧元一天的损失还在涨,这数字背后,是霸权逻辑在现实利益面前的节节败退。 等荷兰想明白“谁才是真的离不开谁”,谈判桌上的态度恐怕会更诚恳。毕竟在实打实的产业链实力面前,任何政治算计都显得不堪一击——谁先缺氧,谁心里最清楚。

0 阅读:4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