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周锡玮一针见血地点评:郑丽文遇到好时候,因为中国大陆太强了,在全世界唯一

柳淮蕊 2025-10-24 16:55:12

台湾名嘴周锡玮一针见血地点评:郑丽文遇到好时候,因为中国大陆太强了,在全世界唯一能跟美国抗衡的,就是中国大陆!同时还点出,大陆可以给台湾的东西太多了,台湾的基础建设、能源需求,或者说是国际贸易和科技发展,中国大陆都可以帮到台湾,这是大陆最有底气的地方!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郑丽文敢挺直腰杆说“台湾人就是中国人”,敢直言“不能当美国的提款机”,根本不是她胆子比别人大,而是大陆的腰杆硬到能给她托底,硬到全世界只有咱能跟美国掰手腕。 要是搁十年前,岛内政客谁敢提“承认九二共识”,美国指不定就用断供武器、搞舆论抹黑来施压,可现在不一样了,美国自己都承认,在第一岛链没了绝对优势。 10月14日美国印太司令帕帕罗,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中国造舰速度是美国的3倍,歼-20隐身战机数量还在快速增加,远程空对空导弹能直接威胁美军战机,想完全控制台海周边天空根本不现实。 就在今年4月,东部战区组织了“海峡雷霆-2025A”演练,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台岛以东海域搞对海对陆打击,陆军远程火力实弹射击精准命中目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威慑力。 更别说福建舰9月刚完成关键弹射试验,三型舰载机起降训练全搞定了,三航母战斗群成型后,美国航母想再像以前那样闯台海,得先掂量掂量东风-21D、东风-26的厉害,这些高超音速导弹美国至今都没靠谱的拦截办法。 正是这军事硬实力,把美国的“武力胁迫”给顶了回去,郑丽文才有底气不看美国脸色,岛内才有空间听进“台独是死路”的真话。 军事底气托住台面后,大陆能给台湾的实惠才不是画饼。 台湾的能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关键,尤其是缺电这个老毛病,LNG库存撑不过10天,夏天动不动就拉闸限电,绿营喊了多少年“能源自主”,连个稳定的供电方案都拿不出来。 可大陆早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能帮上忙,今年6月福建投资集团正式接管了漳州后石电厂,这座台塑集团建的老牌电厂,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占福建燃煤装机容量的10.6%,三十年来一直给闽南经济圈供电,现在成了闽台能源合作的新样板。 要是两岸能深化能源合作,大陆的光伏技术分分钟能帮台湾补短板,前段时间,隆基绿能刚拿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这种技术能大幅提升发电效率,要是用到台湾的离岛和荒地,既能解决供电缺口,又能符合“双碳”目标,比台湾高价买美国的低效设备划算多了。 去年台风天福建的救援物资,比美军的承诺来得还快,不管是能源保障还是民生大事,大陆从来都实打实做事,比美国的空头支票靠谱一万倍。 至于贸易和基建,这更是大陆能稳稳拿捏的优势。 今年两岸贸易额已经突破3800亿美元,每周1100个航班穿梭台海,大陆早就是台湾最大的买家和卖家,这根经济纽带谁也割不断。 光深圳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就几乎超过整个台湾,“一带一路”里连新加坡、印度都在参与,台湾要是能借着大陆的平台出海,哪用得着看美国脸色搞“印太经济框架”。 基建方面更不用多说,台湾的铁路老旧、港口效率低,绿营搞了半天“前瞻计划”,钱花了不少实效没见着。 可大陆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经验,有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天津港、上海港的运营效率全球领先,要是帮台湾升级高雄港、改造环岛铁路,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创造大量就业,这比岛内政客喊“青年政策”管用多了。 最关键的科技领域,大陆现在更是能给台湾搭梯子,而不是卡脖子。 以前台湾靠半导体产业沾沾自喜,可现在台积电都面临大陆本土芯片的竞争压力,岛内企业开始悄悄转移生产线了。 但这不是对抗,而是合作的机会,10月6号英伟达CEO黄仁勋都急了,说“中国芯片只差几纳秒就追上来了”。 中芯国际今年准备量产7nm芯片,天津厂的28nm产线月产能冲到99万片,其中60%是车规级产品,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都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一了。 要是两岸科技企业联手,台湾的芯片设计能力加上大陆的制造和市场,完全能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 复旦团队都能绕开光刻机搞出“无极”芯片,中微公司的刻蚀机能进台积电5nm生产线,这些技术要是跟台湾分享,哪还用怕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 美国想靠技术封锁卡脖子,可大陆偏偏把“卡脖子”的地方变成了“突破口”,这底气要是能跟台湾共享,台湾科技产业根本用不着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说到底,周锡玮点出的“大陆太强”,其实是给台湾指了条明路。 郑丽文遇到的“好时候”,本质上是两岸关系里“实力说话、实惠落地”的好时候,更是“台独幻想破灭、务实声音抬头”的好时候。 大陆的底气,是打出来的军事硬实力,是干出来的经济科技成就,更是对台湾同胞的真心实意。 只要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国,这些底气就能变成台湾发展的福气,这才是周锡玮点评里最该被听进去的真话。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