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988年,一个叫叶依奎的老头哆哆嗦嗦地回到大陆。下了飞机,他没回家,

韫晓生 2025-10-23 17:55:00

[中国赞]1988年,一个叫叶依奎的老头哆哆嗦嗦地回到大陆。下了飞机,他没回家,直奔组织,当着所有人的面,他撕开自己棉袄的内衬,掏出一份发黄的名单,说:“我叫谢汉光,我回来了。   (信源:百度百科——叶依奎)   1988 年冬天,广东丰顺县迎来一位特殊的台湾探亲老人。他自称叶依奎,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看起来和普通老农没两样,可贴身口袋里却揣着个磨得发亮的铁盒,宝贝得不行。   谁也想不到,这个铁盒里装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张泛黄的薄棉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100多个名字,每一个都藏着一段被尘封 38 年的秘密。   当老人颤抖着将铁盒交给当地工作人员,纸张展开的瞬间,在场人全都红了眼。档案里,这些名字或标注“叛逃”,或写着“失踪”,有的甚至连记录都一片空白。   可老人却固执地摇头,一字一句地说:“他们不是失踪,是为信仰牺牲的烈士,我是来带他们‘回家’的。”这个叫“叶依奎”的老人,真实身份是潜伏台湾近40年的中共地下党员——谢汉光。   故事要从1946年说起。那年28岁的谢汉光还是广东丰顺的热血青年,受组织委派,以林业研究员的身份赴台开展地下工作。   他对外化名“老郑”,在基隆市工委负责联络与财务,手里的这份名单,记录的正是当地100多位地下党员的真实姓名与联系方式。彼时的他不会想到,这张薄薄的纸,会成为他此后半生的精神支柱。   1950年初,台湾地下党组织受毁灭性打击。时任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供出大量核心机密,国民党特务疯狂搜捕。   从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联络员朱枫到基层支部成员,1800多人先后被捕,台北马场町枪声不断。谢汉光身处基层、与高层无直接关联,如“断了线的风筝”,侥幸躲过第一波搜捕。   危急关头,谢汉光烧掉了所有机密文件,唯独留下了那份名单。他知道,这些名字是战友们存在过的证明,烧了,就等于彻底抹去了他们的痕迹。   他用油布将纸层层包裹,贴身藏好,开始了长达38年的逃亡生涯。他逃到台东偏远的鹿野山区,化名 “叶依奎”,谎称是大陆逃难来的农民,在国营种畜场找了份种地、喂猪的差事。   昔日知识分子拿起锄头成了农夫。白天,他是沉默干活的“叶依奎”,学当地口音躲避旁人,不敢放开笑;深夜,他才敢拿出名单摩挲,告诉自己要带他们回家。   后来他因识字当会计,经人介绍结婚生子,有了安稳生活,但心底秘密不敢透露,名单从房梁换到床底,最后藏进枕头下,成了他入眠的“护身符”。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十多年,谢汉光从壮年熬成白发老人,孩子长大,他却没等到回家机会。1987年,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居民回大陆探亲,70岁的他激动得彻夜未眠。他以“叶依奎”身份申请探亲,揣着铁盒踏上阔别42年的故土。   回到广东丰顺,谢汉光首件事是寻找组织。但时隔近40年,当年联络人已失联,他如异乡人般在故乡打听。直到找到老战友、同为地下党员的陈仲豪,两位老人辨认许久才在泪水中相认。有了陈仲豪证明,谢汉光身份开始核实,他也得以郑重交出保存38年的名单。   1994 年,经组织核查,谢汉光的党籍正式恢复,他终于以“谢汉光”的身份,享受到了退休干部待遇。两年后,80岁的他在老家安详离世。临终前,他反复叮嘱家人,一定要记住那些名单上的名字——他们都是为信仰牺牲的英雄,不能被遗忘。   谢汉光的一生,没有吴石将军的赫赫威名,也没有朱枫烈士的传奇经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地下党员,做着最平凡的“记住”的工作。可正是这份“记住”,让100多位烈士的名字得以重见天日,让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有了温度。   他用38年的潜伏,42年的等待,告诉所有人:有些名字不能忘,有些信仰不能丢,有些牺牲,终将被铭记。如今,那张泛黄的名单静静躺在档案馆里,它不仅记录着逝去的英雄,更镌刻着一个普通党员用一生践行的承诺——带着战友回家,让历史不朽。

0 阅读:6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