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北的朋友圈被一群“赖着不走”的燕子刷屏了。原本该在农历八月十五后集体南飞的候鸟,如今却扎堆在电线杆、屋檐下,甚至有人拍到上百只燕子挤在居民区取暖,不少幼鸟冻得翅膀僵硬,直挺挺摔在地上。黑龙江五常的目击者说:“这些燕子根本飞不动了,就我家门口稍微热乎点,全挤过来了,死挺的都有不少。”这场“候鸟失约”的异常现象,让整个东北的网友既揪心又困惑。 往年九月中旬,东北的燕子就会开启“南迁动员会”:成群结队在天空盘旋,叽叽喳喳仿佛在讨论路线。可今年直到十月下旬,沈阳、长春、哈尔滨多地仍能看到燕子低空飞行、捕食飞虫的画面。气象数据显示,十月中旬东北遭遇“断崖式”降温,气温从十几度骤降至零下,部分地区甚至飘起雪花。这种“夏天到冬天无缝衔接”的极端天气,直接打乱了燕子的生物钟——往年九月飞虫减少,它们会提前启程;今年九月还热得穿短袖,等反应过来时,寒潮已至,食物链断裂,幼鸟和老燕根本扛不住低温。 更扎心的是,城市化进程也在“推波助澜”。燕子习惯在屋檐、泥墙筑巢,可如今东北城市里,光滑的瓷砖外墙、封闭的阳台让它们无处落脚。有市民发现,自家老房拆迁后,新小区的燕子巢穴减少了六成以上。再加上部分区域杀虫剂滥用,飞虫数量锐减,燕子被迫延长停留时间觅食,结果被寒潮“截胡”。 这场“候鸟危机”背后,藏着更严峻的生态警示。东北林业大学张教授指出,燕子滞留是气候异常与生态破坏的“双重暴击”。全球变暖导致季节错位,城市化吞噬栖息地,这些看似“遥远”的环境问题,最终都落在了小鸟的翅膀上。就像哈尔滨的环保志愿者小周说的:“我们这几天救助了二十多只冻僵的燕子,可全国有多少燕子熬不过这个冬天?” 但换个角度看,市民们的暖心行动也让人感动。长春的李姐把冻僵的燕子揣在怀里暖,沈阳的王大爷在院里撒小米,哈尔滨的志愿者们准备了保温箱和葡萄糖水……这些举动证明,人类与自然从来不是对立面。燕子作为“益鸟”,每年吃掉上亿只害虫,它们的存亡,直接关乎我们的农田和生态。 说到底,燕子“赖着不走”不是任性,而是被逼到墙角的生存挣扎。它们的困境,何尝不是地球的“求救信号”?当我们为冻僵的燕子心疼时,是否也该反思:少用点杀虫剂、给老房子留个屋檐、少开一天空调……这些小事,或许就能帮它们找到南飞的路。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你遇到冻僵的燕子,会伸手救它吗?或者你身边还有哪些“动物异常行为”值得关注?评论区聊聊,你的每一次发声,都可能成为改变的开始。 (案例来源:大象新闻)
“这下真的解释不清了!”10月20日报道,黑龙江五常,天气越来越冷了,女子却发现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