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咸丰皇帝下旨将左宗棠斩首示众,左宗棠连夜找到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翼却说:“皇命难违,本官也无办法,但你可找一人,或许能保你性命!” 咸丰年间,天下并不太平。太平天国的战火已经烧到了半壁江山,朝廷焦头烂额,地方诸侯各自为政,中央的控制力远远不如乾隆盛世那般强悍。 而左宗棠此时的身份,不过是地方幕僚出身,虽有才情,但在庙堂之上地位尴尬。 他本是湖南士绅出身,因学识渊博、谋略出众,被胡林翼和曾国藩看重,参与湘军筹建,但他的性格直率,言辞锐利,常常不避高位权贵,这种性格在动荡的朝局中并不讨喜。仅凭这一点,便为他日后遭遇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咸丰皇帝为何下此狠手?很多人以为是左宗棠与朝中某权臣交恶,实则不然。据清廷留下的密折与咨文记录,问题出在左宗棠当时上书弹劾了一位实权派人物,其措辞之激烈,几乎直指朝政腐败,连带质疑了皇帝对地方军政的把控能力。 在那个言官动辄被斥为“狂士”的年代,左宗棠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自掘坟墓。咸丰皇帝盛怒不已,觉得这位湖南幕僚冥顽不灵、不识抬举。他即刻责令将幕僚治罪,还降下“斩首示众”这般严厉的旨意,彰显出龙威之不可触犯。 此时左宗棠既无官职实权,又无京城靠山,唯一的出路就是求助于老友胡林翼。胡林翼虽是湖北巡抚,权柄在手,但面对皇命也无可奈何。 他与左宗棠私交甚笃,深知此人是难得的人才,可惜朝局复杂,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他提点了左宗棠去找肃顺这个人。 肃顺是谁?他是咸丰朝权臣“顾命八大臣”之一,皇帝身边的心腹,手握实权,尤其在咸丰晚年更是风头无两。胡林翼的建议,等于给了左宗棠一个活路。 肃顺当时虽政敌不少,但在咸丰心中地位稳固,他也有识人之明。据晚清档案资料显示,肃顺确实在左宗棠最危急的时期出面斡旋,用了极其巧妙的方式化解了这场危机。 他没有直接替左宗棠求情,而是转而向皇帝进言,称左宗棠虽言语激烈,但忠心可鉴,若杀之,损失大才。 加之当时西南局势吃紧,肃顺甚至暗示,军中需要像左宗棠这样的谋士。咸丰权衡再三,最终收回成命。 这件事之后,左宗棠彻底明白了朝堂的险恶,也更加谨慎行事。他的政治敏感度和对人性的洞察力,从这次生死一线中大幅提升。 此后在与曾国藩的互动、在西北的用兵、乃至与李鸿章的博弈中,都显现出他对政治风向的精准把握。 而肃顺呢?虽一时风光,但咸丰驾崩后被慈禧政变铲除,死于权力斗争。历史总是有讽刺意味。 曾经的救命恩人,最终却倒在了权臣斗争的刀口之下,而左宗棠则在之后几十年中一路高升,成为晚清最具实绩的大臣之一。 这起“差点被砍头”的事件,不只是一段惊险的历史插曲,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晚清政治生态的荒诞现实。 皇帝动怒即杀,言官无处申冤,地方督抚也只能劝你找更大的靠山,整个体制的权力链条,层层相互制衡却又彼此猜忌,能在这样的体系里活下来,甚至活得出彩,左宗棠显然不是等闲之辈。 所以说,别只看左宗棠后来的威风八面,那年他差点被砍头的事,才是他真正成为政治老狐狸、军事大将军的起点。如果没有那场惊魂,他未必能有后来的从容与果敢。 素材来源: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左宗棠 2022-10-03 15:16·五彩秦安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8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