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郭沫若带人挖掘定陵,可不久后,他的妻子和儿子都自杀身亡,参与挖掘的专

花开半夏半夏园 2025-09-29 11:26:21

1956年,郭沫若带人挖掘定陵,可不久后,他的妻子和儿子都自杀身亡,参与挖掘的专家也都相继离奇死亡,这是怎么回事? 1955年,明史专家吴晗向郭沫若提议挖掘明长陵,想推动明史研究,还可能找到《永乐大典》真本。 尽管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反对,称“技术连丝绸都保不住”,但最后还是批准了。 长陵难挖,定陵因一处塌陷的城墙成了“替罪羊”,考古队以“试掘”名义转向定陵。 1958年7月,地宫金刚墙被砸开,黑雾喷涌。 考古队员没做防护就打开大门,后殿三具棺椁旁,29个漆木箱堆满金冠、玉带,万历皇帝龙袍泛着鎏金光泽。 可这份辉煌只持续三十分钟:龙袍褪色发黑碎裂,百子衣成齑粉,涂在丝绸上的塑料软化剂数月后竟硬化如铁片。 更荒诞的是,三口金丝楠木棺椁被村民劈成柴火,帝后尸骨在“破四旧”中被焚烧殆尽。 定陵考古悲剧,本质是技术落后与考古野心的冲突。 当时中国考古界没掌握真空保护技术,郭沫若还拒绝采用夏鼐提出的方案,觉得“费时费力”。 尽管郑振铎多次警告“挖掘即破坏”,但决策层还是批准了。 定陵考古后,坊间流传“诅咒”,说参与挖掘的专家接连离世,有溺亡、摔亡、飞机失事的,还有上吊的;村民用棺椁木料做家具,四个孩子窒息死于柜中。 考古队两名成员进入陵墓时突然晕倒,昏睡一周。这些传闻被添油加醋,成了“万历显灵”的恐怖故事。 科学调查揭示,专家多是六七十岁老人,吸入陵墓有毒气体后死亡属正常;儿童是贪玩钻入放流质物体的柜子,关上柜门后缺氧窒息。 郭沫若若真被“诅咒”,为何安然无恙?这些谣言,其实就是老百姓对挖掘定陵的不满。 郭沫若四子郭民英,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因私带录音机播放古典音乐被批“炫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退学后参军。 1967年,他在部队突然自杀,未留只言片语。据处理此事的海军干事回忆,郭沫若夫妇为平息舆论,写书法赠予相关部门,最终结论为“慢性精神病”。 1979年,郭沫若去世后,妻子于立群整理遗物,发现丈夫与姐姐于立忱的隐秘关系。 原来,郭沫若在日本期间与于立忱有染,后者因情感纠葛与政治压力自杀。 这一发现击垮了于立群,次年她自缢离世。 经过这件事之后,中国考古界记住一条铁律:不主动挖掘帝王陵。 1965年,郭沫若再度上书要求挖掘乾陵,被周恩来总理驳回。 信源:澎湃新闻《中国考古之痛:定陵悲剧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花开半夏半夏园

花开半夏半夏园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