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竟不顾伟人的禁令,直接击落越界挑衅的敌机,谁料,这竟让空军领导犯了难,然而,当伟人得知后,当即批示:拘泥于条条框框而畏首畏尾,怎能打胜仗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台湾方面多次派出飞机进入广东、福建等沿海空域进行侦察,尤其是RF-101侦察机投入使用之后,这样的挑衅变得更加频繁,这种飞机速度快、飞行高度高,还能贴海低飞,过去我军的高炮和常规战机很难将其击落,每次警报响起,许多飞行员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来去自如,为了对付RF-101,部队里还专门成立了由优秀飞行员组成的“尖刀队”,并配备了新型歼-6战机,加强了针对性的训练。 高长吉就是这支队伍的骨干,他的成长经历很有代表性,出生在山东一个渔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年纪很小就参加部队,后来又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成为飞行员后,他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和扎实的技术,逐渐成为一线的主力。 当天的空中行动,其实是一次多方角力的结果,一方面,敌机的多次侵扰让前线飞行员和指挥员都憋着一股劲,渴望一雪前耻,另一方面,部队有明令,禁止战斗机出海追击,目的是避免发生不可控的事态,对于高长吉和他的战友来说,这道“红线”既是纪律,也是一种约束,在装备、经验还没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这样的规定确实有现实考虑,但对于那些天天与敌机擦肩而过的飞行员来说,心里的憋闷也可想而知。 敌机出现的那一刻,指挥所与飞行员之间的沟通变得格外紧张,雷达上的光点时隐时现,歼-6战机在云层间灵活穿梭,但敌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很难对付,地面指挥员不断通过无线电向高长吉报告敌机位置,同时也不断提醒他,不可越过海岸线作战,这道禁令在战场上有时候让人左右为难,高长吉一边紧盯着前方,一边不断调整飞行姿态,终于,他在右下方发现了目标,对方显然也发现了他,马上就做出了规避动作,贴着海面俯冲。 关键时刻到了,只要稍一犹豫,敌机就可能带着情报安全逃回去,高长吉没有多想,咬牙追击,他知道自己的战机如果出海,违反了命令,后果很难预料,但他更清楚,如果这次再让敌机溜走,部队的努力全都白费,油门推到最大,战机高速下滑,机身的震动让人浑身紧绷,地面指挥所的呼叫声还在耳机里回响,但高长吉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目标上。 距离越来越近,机会转瞬即逝,高长吉瞄准,果断开火,三发炮弹呼啸而出,准确击中敌机,外表强悍的RF-101在空中爆炸,坠入海面,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却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在实战中击落这种号称“西方战略之眼”的侦察机,战机返航降落后,机场上的战友们都为他欢呼,但高长吉自己却很平静,他主动向上级说明情况,表示愿意接受处理,毕竟,在追击过程中,他的确飞出了规定的作战范围。 高长吉的行为,在部队内部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他立下大功,也有人担心破坏了纪律,其实,领导层的为难不难理解,空军刚起步不久,装备和训练都还在追赶阶段,制定严格的作战红线本意是为了减少风险,稳扎稳打,但现实中的敌人并不会按规矩出牌,战场上的局势又千变万化,到底是坚持纪律,还是灵活应变?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身处一线的指挥员和飞行员。 这次事件被逐级上报,很快引起了最高层的关注,毛主席得知情况后,作出了明确批示:不能只拘泥于条条框框,打仗还要靠敢于担当的人,正是这句话,让高长吉不仅免于处分,还被认定为有功,奖惩分明的背后,是对实际战斗精神的认可,也是对灵活应变能力的肯定,后来,部队还把这次空战的经过整理进了训练教材,强调既要守纪律,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决断。 这场空战的胜利意义重大,长期以来,RF-101凭借性能优势,频繁进入大陆沿海空域,给我方造成了很大困扰,击落它,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是士气上的极大鼓舞,敌军看到中国空军能够有效反制,也不敢再轻易犯境,可以说,这一战不仅扭转了空中对抗的被动局面,还让“打妖队”成为空军中的王牌力量。 高长吉的事迹后来在部队广泛流传,很多新入伍的飞行员都会被告知,实战中既要守规矩,也要敢于负责,高长吉自己则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曾经说,守着祖国的天空,就是不能让外人随便闯,不管有没有处分,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退休后,他还多次到飞行学校给年轻人讲自己的经历,希望大家记住,关键时刻要敢于出手。 信息来源:中文期刊——英雄飞行员高长吉:面对来犯敌机 他果断按下发射钮
美国说,一旦和中国展开空战,中国的3000架战机就是摆设。一些美国人说中国的空军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