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战士缴获了一挺新机枪,带到战场上却发了愁,没想到美军的机枪还“

青霭悟禅机 2025-09-28 00:40:45

1951年,志愿军战士缴获了一挺新机枪,带到战场上却发了愁,没想到美军的机枪还“认生”,不愿意好好配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余新发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在浙江农村长大,家里穷,没什么特别的经历,三十岁那年,国家号召参军,他没有犹豫,觉得自己也该做点什么,于是他报名入伍,穿上军装,开始了军队生活,那时部队里大多是年轻人,他年纪大一点,但训练很刻苦,枪法也很准,不多久就被选去练机枪。 部队分到的机枪种类多,最常见的是日本留下的九二式,这种枪个头大,分量重,打起来有力气,但要两个人才能搬动,志愿军的装备一直不宽裕,很多人只能用缴获来的武器,余新发刚到部队没多久,实战就开始了,每次战斗结束,大家都去捡武器弹药,补充队伍里的缺口,靠着这些缴获,部队才能把火力撑起来。 有一次战斗,美军撤退太快,连装备都没来得及带走,余新发和战友在阵地上翻找,发现了一挺没受损坏的美式机枪,这挺枪比九二式轻便不少,外观看着也新,枪身上的标记写着“M1919A6”,在当时算是新式武器,余新发当场就喜欢上了这枪,觉得轻便,方便机动,领导批准后,这挺机枪成了他的专属装备。 拿到新枪后,余新发几乎每天都要擦一擦,生怕出问题,可子弹太宝贵,部队平时很少让人用缴获的弹药训练,他虽然把枪拆得很熟,但真要上阵,心里还是有点没底,等到千佛山战斗打响,他终于有机会试试这把枪的威力,阵地选在半山腰,能把敌人动静看得清清楚楚,美军开始冲锋,他就照着目标连着扣扳机,可子弹全打空了,敌人却没倒下几个。 打偏了,余新发心里直嘀咕,怎么新枪反而打不中?他赶紧调整,仔细找原因,美式机枪比日式的轻,后坐力大,一连发就容易飘,以前用九二式的经验这会儿有点不顶用,他慢慢改成点射,一次只打一两发,发现命中率高多了,敌人慢慢靠近,他一边稳住枪身,一边观察动静,专挑露头的目标,子弹一下就见了效果。 打了一阵,他发现这枪有个好处,就是能随时换地方,背着枪换个位置,敌人根本摸不清火力点在哪,美军发现志愿军用上了自己熟悉的武器,也开始变得谨慎,他们甚至派了狙击手专门找余新发,但没得手,反而被还击干掉,夜里,美军趁着黑暗多次进攻,余新发守在阵地,靠着点射和灵活移动,把敌人一次次打退。 接下来的鸡雄山战斗,余新发带着这挺机枪继续上阵,山路难走,重武器带不上去,他这挺轻便的M1919成了连里唯一的主力火力,每次冲锋,他架好机枪压制敌人火力点,队友才能顺利前进,打下来,连队又缴获了两挺机枪和不少子弹,余新发用手里有限的弹药,尽量做到一枪一个目标,不浪费。 打完这几场仗,部队统计余新发的战果,他用这挺机枪消灭了二百多人,上级给他记了大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其实他自己没觉得多了不起,觉得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战斗结束,复员回国,分配到检察院工作,后来又去了工厂当工人。 日子回归平淡,他没怎么和家人说起战场上的事,外人也看不出他是个英雄,腿上有老伤,走路总比别人慢,眼睛也不好,但平时从不向单位提要求,分房子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能将就,就把机会让给别人。 1976年,工厂附近矿山出事,余新发明明因为身体不好在家休息,但消息一到,他顾不上腿脚不便,还是跑去现场帮忙疏散工人,别人都跑出来了,他最后一个没能逃出,牺牲时五十六岁,家里人整理遗物,才从他箱底翻出那枚军功章和证书,才知道他在战场上立过大功。 余新发的一生很安静,年轻时他在最危险的时候冲在前面,和平时期就踏实工作,很少张扬,大家问起,他总说自己没什么特殊的,他的同事、邻居,很多人直到他牺牲都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只有家人慢慢明白,父亲这一辈子其实做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 他的经历其实能代表很多那个年代的志愿军战士,装备不如对方,就靠缴获补充自己,新武器不会用,就挤时间琢磨、摸索规律,战场上遇到困难,不慌不乱,想办法解决,打完仗,回到老百姓的生活,又默默无闻,踏实干活。 余新发最看重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他不在乎表扬,也从不主动提功劳,只希望国家平安,百姓能过好日子,他的女儿们后来回忆父亲时,说他不爱说话,但做事有股子认真劲儿,遇到困难,永远是第一个顶上去的人,哪怕是平凡的岗位,他也尽力做到最好。 很多年后,当地开始有人纪念他,有人在清明节去给他扫墓,学校里也会讲他的故事,其实他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那种遇事不慌、肯动脑筋、肯钻研的精神,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工厂、家里,他都没有变过。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从桥头走出的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一场战役歼敌120余人!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