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未来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亲美、去俄、敌中”,目前这是外蒙古的做法,而外蒙古觉得自己这种方式很好,而外蒙古的做法,达到了中俄的预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二十世纪初,蒙古国的命运就被大国格局左右,长期被苏联当作外围缓冲区,政治、经济、文化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老一辈人还记得用西里尔字母写蒙古语,这就是苏联时代的“遗产”,那时候,蒙古国几乎事事听莫斯科的,经济上靠苏联援助,外交也和苏联保持高度一致,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蒙古国一下子失去了靠山,既担心被俄罗斯继续影响,也怕和中国走得太近失去自主性,该往哪边靠,成了绕不出去的难题。 为了不被中俄任何一方“吃死”,蒙古国提出了所谓“第三邻国战略”,核心就是拉拢美国和西方,希望能借此增加自己的筹码,每年都会和美军举行联合军演,邀请一堆国家来凑热闹,生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存在,还专门和美国签了稀土合作协议,想象着通过美国,把资源运往世界其他地方,摆脱对中俄的依赖。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无比骨感,美国距离蒙古国实在太远,地理上几乎没有直接联系,美国人对蒙古国的兴趣更多是出于地缘考虑,能在中俄之间插上一脚就算赚了,至于能不能帮上多大忙,其实谁都心里有数,每年给的经济援助,连乌克兰一天的军援都比不上,稀土合作说得热闹,实际操作起来,运输、加工、市场都绕不开中国,美军参加军演,人数也很有限,更多是象征意义,真要有事发生,美国根本不可能为蒙古国和中俄正面对抗。 在和俄罗斯的关系上,蒙古国也经历了微妙的变化,苏联时期,蒙古国能源、基础设施高度依赖俄罗斯,后来想要摆脱这种依赖,试图通过自建电厂、发展本地能源来减少俄罗斯的影响,可现实是,能源技术、资金、管理都存在短板,很多项目最后都不了了之,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依旧对蒙古国有很大影响,一旦关系紧张,俄罗斯可以通过调整能源供应、边境贸易等手段让蒙古国的经济感到压力,这种地缘上的“软钳制”,让蒙古国很难真的“去俄”,更多时候只能在嘴上强调独立,实际行动却步履维艰。 蒙古国和中国的关系也并不简单,一方面,蒙古国的矿产、煤炭、铜等主要出口对象都是中国,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联系极其紧密,很多重要的基建项目、矿山投资都离不开中国资金,另一方面,蒙古国社会对中国有戒心,总担心被中国影响力“吞没”,因此,时不时会有些限制中国投资、在一些国际议题上迎合西方的操作,表现出“敌中”的姿态,可这些动作更多是做给外部世界和本国民众看的,真正从经济利益出发,蒙古国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每当出口受限、贸易中断,受影响最大的永远是本国经济和普通百姓。 地缘的困局之外,蒙古国自身还有不少“内伤”,资源丰富本是优势,但因为长期的管理混乱和腐败,资源诅咒成了难以摆脱的麻烦,矿产收益被层层瓜分,腐败案件频发,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分享到资源开发的红利,能源短缺、价格高企、基础设施老化等现实问题,让蒙古国的城市居民、牧民都面临不少压力,环境问题也很严重,草原沙化、极端气候频繁,畜牧业受影响严重,每年都有人因为极端天气损失大量牛羊,经济上的不稳定感让社会矛盾加剧。 这些年蒙古国的社会动荡也不少,前些年因为资源分配和腐败爆发的大规模抗议,直接导致政府高层变动,经济发展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难,即使资源出口一度价格上涨,真正落到普通人手里的好处却非常有限,蒙古国政府想要通过“外交平衡”来转移压力,但现实问题还是得靠自己解决,光靠“姿态外交”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站在中俄两国的角度,蒙古国的这些折腾其实都在预料之中,中俄都清楚,蒙古国想要完全摆脱对邻国的依赖不太现实,中国需要蒙古国作为地缘缓冲,对其经济也有一定兴趣,但并不急于让蒙古国完全倒向自己,俄罗斯同样希望蒙古国不要完全靠近中国,更不希望美国势力插手太深,因此,中俄都采取了既合作又防范的策略,既不会彻底放弃对蒙古国的影响,也不会把它逼到绝路,蒙古国的“左右逢源”,换来的其实是中俄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它不做出重大突破,整体格局就不会有大变化。 美国等西方国家给蒙古国带来的实质支持非常有限,远水解不了近渴,蒙古国再怎么努力,也很难从西方获得像中俄那样的实际帮助,稀土、煤炭等资源虽然有一定吸引力,但西方国家自身有替代方案,不会为此与中俄翻脸。
外蒙古未来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亲美、去俄、敌中”,目前这是外蒙古的做法,而外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27 22:44:53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