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这可不是说这几个城市没能力办,毕竟上海办过进博会,广州搞过亚运会,成都也承当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论组织能力和硬件基础都够格。关键是现在办奥运早不是几十年前那种“光宗耀祖”的香饽饽了,大家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办奥运早成了烧钱的无底洞,这点早有前车之鉴,远的不说,2020年东京奥运会简直是把“奥运烧钱”这四个字刻在了教科书上。 申奥时说好了73亿美元搞定,结果一路追加到350亿美元,牛津大学的研究更狠,说实际花费比最初预算高了400%,最后直接亏了300多亿美元进去。更坑的是赛后,新国立竞技场每年光维护费就得40亿日元,沙滩排球场地每月维护费都要几十万日元,那些为奥运建的临时场馆拆也不是、留也不是,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还有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更是直接把希腊推进了债务深渊,原本计划24亿欧元的预算,最后花了90多亿欧元,35个场馆里27个赛后直接废弃,北郊水上运动中心的泳池水都发绿了,每年1亿欧元的维护费比希腊一年的国防预算还高,这场奥运直接成了后来欧债危机的导火索。 再往前数,加拿大蒙特利尔1976年办奥运,预算超支20倍,最后靠征收“奥运特别税”,从烟民口袋里掏钱,整整还了30年才还清债务,市长都绝望地说这赤字要带进坟墓。这些例子摆出来,谁看了不犯怵? 更不划算的是利益分配的猫腻,国际奥委会早就把赚钱的门道摸得门儿清。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是转播费和赞助费,但这两块大头基本都被奥委会拿走了。 比如里约奥运会时,转播费分成近70%归了国际奥委会,到了巴黎奥运会,光转播权预算就占了大头,主办城市忙活半天,只能分点残羹剩饭,最后能做到账面平衡就不错了,想靠它盈利简直是天方夜谭,换谁也不愿干这赔本买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确实办得风光,但那是特定时代的需求,当时需要靠一场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而且即便如此,北京奥运的超预算比例也只有2%,算是历届里最精打细算的了,赛后场馆利用率更是高达92%,奥运村改成人才公寓入住率常年超95%,这才算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可现在不一样了,上海、广州、成都这些城市早就不需要靠奥运来刷存在感了。上海2024年GDP都23511.3亿元了,全球城市排名稳居前列,F1大奖赛、网球大师赛这些顶级赛事常年落户,根本不用靠奥运证明自己;广州办过亚运会,成都连世运会、大运会都接得住,国际知名度早就在那了。 说白了,现在城市管理者更关心的是,这笔钱投下去能不能真正惠及民生,建一个奥运主体育场动辄十几亿美元,这些钱要是拿来修地铁,能多通好几条线;要是投进教育医疗,能让几十万老百姓直接受益,远比办一场十几天的盛会实在。 国际奥委会其实也急了,这些年申办的城市越来越少,2024年奥运会就剩巴黎和洛杉矶两家愿意办,最后只能打包分配,活脱脱的“劝架式”申办。后来改革申办规则,允许多个城市联合办,还鼓励用现有场馆省钱,布里斯班能拿到2032年奥运主办权,核心就是因为它的预算比前三届平均水平低80%,基本都用现成设施,等于捡了个便宜。 可即便如此,上海、广州、成都也没动心,成都相关部门早就说了,申办奥运是国家层面的事,城市得先论证可行性,言下之意就是现阶段不划算。 现在全球经济都在放缓,城市财政更得精打细算。巴黎奥运会都遇到了拉赞助难、门票卖不动的问题,顶级赞助商从12家降到9家,门票销售率比预期低15%,连发达国家都扛不住这成本压力。 咱们的城市自然更清醒,与其花几百亿办奥运,不如把钱投到“办赛、营城、兴业、惠民”上,成都这几年办了140多项国际赛事,靠体育带动消费、完善设施,效果比办奥运实在多了。毕竟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需要靠奥运证明自己的国家了,2022年婉拒世界杯申办,就是明白与其贪大求全,不如先夯实国内基础。 国际奥委会频频示好,想让中国接盘,可咱们心里门儿清,这金光闪闪的圣火底下,藏着的可能是烧不完的钱和还不清的债,与其当这个“接盘侠”,不如把自家的日子过踏实了。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依秋聊趣
2025-09-27 16:49: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