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华谊兄弟以2.52亿买下张国立影视公司,唯一条件就是张国立需签订为期5年的对赌协议,张国立还要拿出1.5亿入股华谊,并保证3年锁仓不卖,从此,张国立的苦日子就来了。 张国立以为自己签了“对赌”协议,以为一纸协议,就能安生赚钱,没想到,一纸协议却让他开启了不断还债的“苦日子”!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提起张国立,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尤其是出演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之后,名气更不是一般的旺,上到没有牙齿的老爷爷,下到“无齿”的儿童,几乎都知道他。 2013年,张国立早已经名利双收,可他却做出了一个“苦逼”的决定…… 58岁的张国立突然迎来了“贵人”,那天,华谊兄弟找到张国立,希望能够进行一项合作,那就是以2.52亿巨资购买张国立的影视公司。 2.52亿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张国立当即就有些心动了,但华谊兄弟可是有备而来,既然要买下张国立的影视公司,唯一条件就是需要张国立签下5年的对赌协议。 一时间,张国立陷入了两难的抉择,到底是自己带着影视公司扛下去,还是答应华谊兄弟提出的条件? 2000年,张国立知名度已经很高了,拥有了大量的粉丝支持,靠着多年累积的人气和演戏经验,张国立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决定,要将自己以往拍摄电视剧以及影视作品的片酬拿出来进行投资。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投资房地产,张国立想法独特,将目光放在了影视公司上,签约艺人,自己成为影视公司的老板,做到互惠互利。 这一决定的背后,可以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一旦公司成立步入正轨,那就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 实际上,张国立也确实有眼光,而且敢于下注,影视公司成立后,发展确实是蒸蒸日上,张国立的存在为公司带来了超高的热度和人气,尤其是他亲自参与并制作了几部经典作品。 譬如《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金婚》,每一部剧都达到了大爆特爆的地步,短短时间便为公司打响了名气,发展更是如日中天,收入也还算可观。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华谊兄弟可不是简单的人物,高瞻远瞩,看到张国立的影视公司如此具备发展前景,当场就起了“收购”的想法。 华谊兄弟愿意以2.52亿的价格收购张国立的公司,这笔钱是基于公司预计利润的12倍估值,要说张国立不心动,那倒像是有些不诚实了。 只不过,华谊兄弟十分精明,买下7成的股权,还有附加条件,那就是要求张国立签订为期5年的对赌协议,从2013年开始,每年净利润要达到3000万,以后还得“持续稳定增长”。 这是“硬性”要求,若是每年的净利润达不到3000万,张国立就得自己“掏腰包”去把这个亏空给补上,另外,张国立还需要出资1.5亿购买华谊股票。 而且,在一定期限内,无论华谊股票的价格是持续上涨,还是一直下跌,赔得连“裤衩”都不剩,张国立也不能将股票卖掉。 因为华谊兄弟开的价格实在太诱人,张国立思来想去,决定来一场豪赌,几乎是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身家全部都投了进去,而且还给自己找了一份不能停歇的工作。 签订协议之后,张国立可谓是压力倍增,公司的运营成本在那摆着,居高不下不说,还有公司诸多员工需要养活,而且工资比较高,若是冒然下调工资,员工们肯定不乐意。 况且张国立也知道,自己做出的决定,是赔是赚,都不应该让别人“买单”,自那之后,张国立压力山大,只能无休止地拍戏,动用自己以往的人脉,拉资源。 前两年,公司效益不太好,张国立忙前忙后,忙左忙右,公司业绩才算是勉强达到了华谊兄弟的要求,张国立以为自己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这些问题以为能够轻松搞定。 可他还是低估了对赌协议的“可怕”,灵活度受限,协议就像是一个枷锁,将张国立压的喘不过气,每天不是在拍戏,就是在拍戏的路上,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要养公司的员工,肩上的担子更重。 尤其是2016年,影视行业进行了调整,张国立所在影视公司的几个作品直接停滞,前期的投入直接打了水漂,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7年,股价更是跌到低谷,1.5亿元的股份直接缩水一半,张国立只能干瞪眼,因为协议签的清清楚楚,股份不能卖掉。 2018年,公司又整出1200万的巨大缺口,张国立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钱,无奈之下,只能卖房子筹钱…… 对赌协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即便是老戏骨张国立,也是在上面吃了无数苦头,好好的日子愣是搞的无比煎熬。
王中磊有资格骂大鹏吗?最近的新闻,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满是埋怨,骂导演大鹏。他说
【39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