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28岁竺可桢博士毕业,被女校长堵在家里。对方语出惊人:“你娶我妹妹,不然不准走!”20年后,竺可桢想起来,忍不住抱着妻子嚎啕大哭。 1918年夏天,一位女校长突然出现,说出那句惊人话语,改变了竺可桢一生。20年后,这段往事让他泪流满面,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纠葛和时代风雨? 1918年,竺可桢在哈佛大学拿到气象学博士学位,那时候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国家需要科学人才回国效力。他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却被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张默君找上门。张默君比他大五岁,直截了当提出要把妹妹张侠魂嫁给他。张侠魂当时24岁,受过新式教育,懂诗词和地理知识。竺可桢起初有些犹豫,但看过照片后,觉得合适,就同意了这门亲事。这件事后来成了他人生中重要转折。 回国后,竺可桢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两人很快见面。张侠魂来自湖南名门,性格爽朗,两人聊得投机,从新青年杂志到水经注,都能说到一块去。1919年,他们在上海简单办了婚礼,新家安在南京鼓楼附近小院。张侠魂在家操持琐事,还帮他抄写资料,标注外文术语。竺可桢忙于教学和研究,她总在背后支持。那时候,中国科学事业刚起步,竺可桢觉得有这么个伴侣,干起事来更有劲头。 婚后,他们陆续生了五个孩子。长子1919年出生,竺可桢正筹建气象研究所,经常去紫金山观测台。张侠魂一边带孩子,一边帮他整理手稿。孩子们渐渐长大,小院里栀子花开得茂盛。竺可桢的名气越来越大,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他推动学校改革,强调求是精神,培养了大批人才。那几年,国家内忧外患,竺可桢夫妇俩都觉得,个人小家得为国家大事让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淞沪会战打响,浙江大学被迫西迁。竺可桢负责整个学校转移事宜,张侠魂带着五个孩子跟上队伍。火车上条件艰苦,他们挤在闷热的车厢里。到了江西泰和,幼子高烧不退,当地医疗落后,用了草药也没救回来。张侠魂伤心欲绝,身体迅速垮掉。竺可桢从前方赶回,见她虚弱不堪,还在念叨孩子们的书包。她叮嘱完,就在1938年8月3日离开了人世。那一刻,竺可桢悲痛万分,20年后回想起来,还忍不住抱着第二任妻子痛哭。那是1958年的事,他忆起当年张默君堵门逼婚的场景,感慨如果没有那次相遇,就没有后来这些年的相伴和支持。 张默君得知妹妹去世,从上海赶来帮忙照看孩子。她性格强势,但在这时候显出姐夫一家的关切。竺可桢强忍悲痛,继续学校西迁工作,浙大辗转到贵州遵义和湄潭。那段日子,国家正值危难,学校成了抗日后方的人才基地。竺可桢坚持办学,学生们在简陋条件下学习科学知识,为抗战出力。 1939年清明,竺可桢带孩子扫墓,遇到浙大文学院助教陈允敏。她31岁,苏州人,细心周到,帮着照顾孩子们的生活。陈允敏不懂气象,但能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1940年3月15日,他们在重庆办了婚礼,新家设在遵义校舍。陈允敏用野菊花做枕头,还领孩子们种菜地。战争时期,敌机常来轰炸,她总护着一家人。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带领团队在全国建气象站。陈允敏跟着他到处跑,在祁连山下给学生们煮饭。张默君晚年住在北京四合院,每年春节收到竺可桢寄的腊肉。一次政协会议上,她开玩笑说起当年的事,竺可桢摸着中山装口袋里的怀表,那上面刻着张侠魂留下的“科学报国”四个字。他一生坚持写日记,直到1974年2月7日去世前一天,还在记录北京桃花花期提前的事。 竺可桢的故事,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的担当。他从留学归来,到投身科学教育,再到新中国建设,一步步走来,都是为了国家富强。像他这样的人,婚姻虽有波折,但总围绕着报国主题。张默君当年那句“你娶我妹妹,不然不准走”,看似突兀,其实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20年后,他抱着妻子哭,不是单纯伤感,而是感慨人生际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竺可桢1962年加入党组织,晚年更积极参与科学事业。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情感得服从大局,科学工作者要为人民服务。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分裂行为。竺可桢如果看到今天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肯定会欣慰不已。
1918年,28岁竺可桢博士毕业,被女校长堵在家里。对方语出惊人:“你娶我妹妹,
蕊蕊聊过去
2025-09-11 19:38: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