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

蕊蕊聊过去 2025-09-09 14:37:12

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代表着皇族荣耀的醇亲王府。儿子为此难以理解,大声地质问他“为什么?”然而他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就让儿子闭了嘴。 一座百年王府,怎么就换成了堆小米?这事听着蹊跷,背后藏着什么秘密?一位从权倾一时到隐居市井的亲王,又是怎么样的心路历程? 北京西城区有这么一处老宅子,占地几十亩,灰墙青瓦,里头住过两代醇亲王,还出过光绪和宣统两位皇帝。这就是醇亲王府,代表着清朝皇族的门面。载沣1883年生人,父亲是醇贤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太后妹妹。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他见识过宫廷的讲究。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朝廷得赔罪。载沣17岁,被派去德国道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想让他跪着递国书,他引用万国公法,坚持站着办了事。慈禧太后听说后,觉得他靠谱。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接连去世,3岁溥仪上位,载沣25岁当上摄政王,管着国家大事。他推动一些改革,像办资政院,准备立宪。各省咨议局也在这时候搞起来。 可好景不长,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闹腾起来。清廷内部乱套,军队不给力,钱粮短缺。载沣权衡再三,年底辞职,28岁就回家了。清帝退位后,他带着家人去天津租界住,日子过得低调,喜欢弄钟表相机。 新中国成立后,王府部分改成医院,其他地方住进老百姓。载沣一家挤在后院,适应新生活。他对老仆人说,现在是新社会,大家平等。 1950年,北京粮食紧张,小米值钱。载沣家人口不多,王府两百多间房,维护费高。他决定卖掉,换90万斤小米。买方是国立高级工业学校。 儿子溥任听说后,不理解,大声问为什么。载沣平静说,留着空壳子干啥,我们家就这些人,三间房够住了。这话让溥任没话说。 溥任负责卖的事,参考恭王府的价格,定下90万斤小米。学校拿王府当校区,载沣一家搬到胡同小院。卖王府后,载沣用部分小米买新房,剩下分给子女。他继续过简单日子,书房挂着知足常乐的字。 载沣一生经历变法、革命、军阀乱,到新中国成立。他懂得啥时候抓紧,啥时候放手。该进取时不松懈,该退步时不纠缠。王府后来成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地。80年代普查,专家找到原建图纸,工艺精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