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原配也在,顿时大吃一惊:“你怎么也在?” 刘忠将军一生战功赫赫,为国家和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在这些光辉的背后,他对原配妻子王四娣始终怀有深深的愧疚。 王四娣出生于1908年,两家本是近邻,且两家父亲结拜为兄弟,关系一直非常亲密。 她是家中的第四个女孩,家里本已孩子众多,养育困难,因此父母一度打算弃婴。 刘忠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不忍心,便主动提出:“若你们无法抚养,将她送给我们,日后她就做我们的儿媳妇。”王家见女儿有了妥善安排,便答应了这一提议。 彼时,刘忠年仅两岁,看着襁褓中的小婴儿,他根本无法意识到,这个小女孩将会成为自己未来的妻子。两人从小在邻里间一同玩耍,青梅竹马,彼此熟悉,感情在无声中慢慢萌芽。 随着岁月流逝,王四娣16岁时亭亭玉立,刘忠18岁时已膀大腰圆,长成了俊朗青年。 刘忠的父亲见二人年纪已到,便着手筹办婚礼,促成了这段姻缘。 婚后,王四娣为刘忠生下了女儿,取名刘天秀,一家三口的生活曾一度温馨幸福。 然而,社会动荡与贫苦的现实,让刘忠不甘心被命运压迫,他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百姓的命运。 南昌起义部队途经闽西时,正在外地做水泥工的刘忠立即返回家乡,秘密组建农会,发动农民暴动。王四娣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丈夫的选择,但她在家中默默支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到1929年,革命形势愈发严峻,刘忠决定加入红军。 临行前,他再三叮嘱王四娣,要照顾好家中的父母和孩子,耐心等待自己的归来。王四娣含泪应允,并连夜为他缝制了一双草鞋,以表达她的关怀与不舍。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别竟成为他们夫妻情缘的终章。 战争的残酷和时代的动荡,将二人彻底分隔开来,也让王四娣的一生笼罩在思念与孤独之中。 谁也没想到,这一去,竟是二十多年杳无音讯。 家里人,包括年迈的母亲,都以为刘忠早已不在人世。 在老家,王四娣独自一人支撑起整个家庭。二十多年里,她照顾着婆婆,日复一日,从未抱怨。 婆婆后来常感慨:“这一生,是净享她的福了。”王四娣的坚守默默却沉甸甸,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这个家。 生活虽然清贫,但平静安稳,她把对丈夫和亲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不轻易向外人表露。 1953年,刘忠已是西康军区司令员,带着妻子伍兰英回到福建老家。 当他第一次看到王四娣的身影时,脱口而出一句:“你怎么也在?”这句话像一盆冷水,让王四娣一时愣在原地,手足无措。 她低头看自己消瘦的模样和满是老茧的双手,心里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酸楚。 伍兰英见状,走上前,语气温和而恭敬地说道:“大嫂,老刘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也多亏您付出了那么多。”说着,她向王四娣行了一个礼。 王四娣的眼眶顿时湿润,泪水沿着脸颊缓缓滑落。 战争带来的创伤和离散,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而这一刻,她的坚忍与付出,终于得到了人们的理解与认可。 文献来源:《刘忠回忆录》、《福建党史资料》、西康军区历史文献。
蒋纬国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蒋介石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打破了我们对老蒋的一贯印象。蒋
【25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