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2日报道,宿州,男子开车路过镇上,看到有户人家办升学宴,大红灯笼挂了一公里!男子觉得这样的阵仗,不是清华就是北大吧?可是看到大学名字,实在绷不住了!网友:你这至少还有个名字,我收了5份升学宴的请帖,上面连大学名字都没有…… (信息来源:媒体人张晓磊) 宿州郊外的乡镇公路还浸在白日的余温里,司机老周开车路过镇上,眼前的景象让他下意识踩缓了油门,几乎要停下来。 道路两侧的电线杆上,密密麻麻悬着大红灯笼,每根杆子两侧各挂两盏,绳线绷得笔直,一盏挨着一盏,沿着道路往前铺展。 老周眯着眼望过去,视线尽头依旧是连成串的红色,粗略数了数间隔,竟足足延伸了一公里,不用问,准是哪家在办喜事。 婚丧嫁娶、孩子满月的场面,老周见得多了,却从没哪家办酒能铺排到这份上。他放慢车速,借着余光打量,这家似乎实在给孩子办升学宴。 “这阵仗,莫不是哪家娃考上名牌大学了?” 他心里犯嘀咕。眼前这排场实在是不凡。在乡下人的认知里,只有考进顶尖学府,才值得这般大张旗鼓地庆贺。 顺着灯笼指引的方向开了约莫五分钟,前方的空地上已然热闹起来,几十张圆桌摆得整整齐齐,最惹眼的是空地中央立着的红色充气横幅,米黄色的字体在天色里格外醒目。 老周凑过去看,视线落在 “恭贺爱子荣录新华学院” 那行字上时,脚步顿了顿,下意识揉了揉眼睛。他掏出手机点开搜索,指尖在屏幕上戳了半天,才看清介绍 ——原来是所民办学院。 老周把拍的视频发到网上,没成想很快就引发了热议。 不少人跟他最初的想法一样,见着一公里红灯笼,都默认是清北学子的升学宴,得知是新华学院后纷纷感慨 “没想到”。 但更多人表达了理解,说不能用学校的名气衡量这份喜悦。对普通农家来说,孩子能考上大学,不用像父辈那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本身就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这哪是办酒?是乡里乡亲的情分在这儿搁着。” 有人还说起了邻乡的故事:她是个残疾人,腿脚不利索,常年靠在家缝补衣裳贴补家用。她儿子考上了邻市的高职院校,她咬着牙请了厨子,在院门口搭棚摆酒。 还有人提到:“不是只有清华北大才叫优秀,娃熬了十二年夜读,能考上大学就不容易。即便不是什么名校,但这不能否定普通院校孩子的努力,他们照样在为将来打拼。” 这场升学宴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庆祝孩子考上大学 。 那些挂了一公里的红灯笼,是父母对孩子的骄傲,是乡邻之间的牵挂;递过去的礼金、说出口的祝福,是人情社会里朴素的温暖。 至于学校是不是名牌,在升腾的烟火气里早已没那么重要。毕竟,每个为生活奋力向前的人,每个为孩子真心骄傲的父母,都配得上这样一场热热闹闹的祝贺。
独生女如何防止被吃绝户?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