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中国商飞总装车间灯火通明,C919的第六十架机身缓缓推出,工人们把发动机罩合上,拧紧最后一圈保险。两个月前,美国商务部一纸“暂停审查”差点把节奏打断,如今仓库里又堆满贴着“LEAP-1C”标签的木箱,可谁都知道,真正的底气来自隔壁试车台——国产CJ-1000A的涡轮正发出低沉轰鸣,声音盖过空调,也盖过了“卡脖子”的回声。 2008年项目立项时,合同里那句“不得逆向”像紧箍咒,一戴就是十年。2020年白宫差点把禁令写进法案,逼得团队在图纸角落写下“备胎”两个字。2025年5月29日,靴子落地,LEAP-1C出口许可证被按下暂停键,生产线没有停,却进入“精打细算”模式:一天只排一班,发动机拆一箱装一架,现场大屏滚动红色倒计时——“库存剩余38台”。有工人把倒计时拍照发在朋友圈,配文“与时间赛跑”,很快被删除,但截图已在各大航空论坛疯转。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6月。CJ-1000A完成第15000小时地面台架测试,涡轮前温度1700℃,叶片没变形;3天后,它挂上C919第三架验证机,从东营试飞基地起飞,爬升到8000米,空中停车再点火一次成功。民航局适航司的人就在塔台,拿着对讲机轻声说:“数据别丢,今晚打包送北京。”那晚,加班餐多了一盆麻辣小龙虾,工程师边吃边盯着屏幕,辣得直吸气,却没人停筷子。 飞机不等发动机完全解套就冲上最挤的航线。京沪、沪深、沪港,三条黄金线被C919一口气啃下。东航2024年1月把京沪MU5101换成C919,客座率比隔壁波音737高4.7个百分点;2025年元旦,沪港航线首航,158个座位全满,登机口广播“欢迎搭乘国产大飞机”时,掌声盖过了发动机噪音。5月25日,厦门高崎机场首航,两辆消防车架起水门,阳光穿过水雾,机身“中国红”被照得发亮,抖音单日播放破两亿,弹幕刷屏“坐自己的飞机,值回票价”。 数据像滚雪球。截至9月1日,24条航线、16座城市、累计2.8万飞行小时、运输旅客约200万人次,没有一次因机械故障返航。香港机管局主动来问:明年虹桥—赤鱲角能不能也换C919?他们算过,一条航线一年能省燃油费近千万港币。 海外也在加速。新加坡民航局6月签收适航预审材料,计划2026年让C919降落樟宜;欧洲航空安全局9月派出七人审核组,拿着尺子量了三天机翼,临走留下一句话:“噪音比预期低3分贝。”商飞把2026年目标写进PPT:年产150架,CJ-1000A装机率过半;2030年加长版,2035年C929宽体,对标波音787。 发动机仓库里,LEAP-1C和CJ-1000A并排躺着,像随时换班的兄弟。工人们说,再也不想经历“倒计时38台”的夏天。有人问:下次如果再来一次“暂停”怎么办?工程师咧嘴笑:“那就把国产的推上去,反正证快拿到了。” 评论区聊聊,你愿意坐第一班全国产发动机的C919吗?最想它飞哪条航线?留言里抽三位送机模。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 2025-05-25《身披“闪耀中国红”穿过“水门礼” C919执飞新航线》 新华社 2025-08-15《C919产能爬坡:LEAP-1C恢复供应,国产发动机年内冲刺适航》 环球时报 2025-09-01《EASA审核组离开上海,C919欧洲适航进入技术评审阶段》
发动机不给就不谈!C919直插京沪深干线,商飞这一刀太狠了。 2025年5月
【11评论】【40点赞】
用户14xxx46
这个不是c919这个是c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