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67岁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在生命垂危之际,被两名医生紧紧按在手术台上。他们手持利刃,接连四次割开他的静脉,放出了几大盆鲜血。然而站在一旁的医生仍摇着头说:“还不够,还得再放。” 1799年冬天,67岁的华盛顿被三名医生按在病床上,静脉被割开四次,放出的鲜血接满了几大盆。当这位开国总统最终停止呼吸时,医生还在抱怨“放得不够多”。 关于华盛顿之死的争论持续了二百多年。有人说是喉癌,有人说是急性喉炎,但更多证据指向当时盛行的放血疗法——那群医生在12小时内从他体内放掉了近2500毫升血,相当于成人总血量的一半。 1799年12月12日,弗农山庄飘着大雪。华盛顿冒着严寒骑马巡视庄园后,当晚突然出现咽喉肿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管家尝试用自制的糖醋液给他漱口,玛莎夫人则按照民间偏方在他喉咙涂上药膏,但病情急速恶化。 次日请来的第一位医生斯蒂芬斯采用标准疗法:用手术刀在华盛顿手臂静脉切开切口,放出500毫升血液。当发现病人症状未缓解后,第二位医生迪克赶来增援,他判断“毒素淤积过深”,又在华盛顿的脚踝追加切口,继续放血。 最致命的是第三位医生布朗的诊治。这位“四体液学说”的忠实信徒抵达后,直接使用最新式的抽血器械,从华盛顿颈部静脉一次性抽取1000毫升血液。据当时护理记录记载,放出的血已装满三个大号铜盆,床单完全被鲜血浸透。 事实上,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华盛顿很可能只是患上了急性会厌炎——这种病如今用抗生素就能治愈。但在18世纪末,医生们固执地认为疾病源于体液失衡,放血量甚至与身份尊贵程度成正比:越是重要人物,越需要大量放血“净化”。 12月14日晚,华盛顿在失血性休克中挣扎着留下遗嘱。他特意嘱咐玛莎:“等我断气后,至少等三天再下葬。”这位经历过七年战争、独立战争的老兵,或许仍担心自己被误判死亡——但这次,他再没能醒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参与治疗的迪克医生后来成为美国放血疗法的坚决反对者,他在1820年的医学论文中写道:“我们像屠夫般夺走了国父的生命。”而华盛顿之死也间接推动了现代临床医学在美国的变革——1799年那个雪夜,流淌在弗农山庄的鲜血,最终改变了医学发展的轨迹。
怪不得医生有时候会反复套话
【12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