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新闻,法国行将崩溃了。法国财长甚至已公开发出预警——法国这样下去,就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救。 法国财长埃里克・隆巴尔一句 “无法保证 IMF 干预的风险不存在”,不仅让巴黎股市当天暴跌 3%,整个欧元区都跟着打了个寒颤。 要知道,这可是欧盟的核心成员国,手里攥着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的家底,它要是真撑不住了,欧元区怕是得跟着抖三抖。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法国现在欠的钱已经超过 3.34 万亿欧元,相当于每个法国人背着近 5 万欧元的债。 更要命的是,这债务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2025 年第一季度末债务占 GDP 的比例已经飙到 114%,而财政赤字更是连续多年突破欧盟 3% 的警戒线,2024 年直接冲到 5.8%。 这就好比一个月入五千的人,不仅月月花光还得再借三千,债主能不急吗?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法国 10 年期国债和德国国债的利差快摸到 2012 年欧债危机时的高点,这意味着投资者觉得借钱给法国越来越不安全了。 马克龙政府急得跳脚,总理贝鲁抛出 440 亿欧元的紧缩计划,打算砍福利、冻养老金,甚至把医保支出增幅砍半,就为了能在 2026 年把赤字降到 4.6%。 可这计划刚一出炉,反对党就宣布要否决,工会更是直接掀桌子。7 月份那波空管人员罢工,两天就取消了 1500 个航班,30 万旅客被困在机场,瑞安航空一家就损失了 7 万名乘客。 工会说空管系统人手不足、设备老旧,政府却说工会拿民众当人质,两边吵得不可开交。这种 “紧缩 - 罢工 - 更紧缩” 的死循环,把法国经济拖得越来越累。 更糟的是,法国的支柱产业正在集体 “掉链子”。曾经引以为傲的汽车制造业,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欧盟 2025 年刚实施的碳排放新规要求新车每公里碳排放降到 93.6 克,比去年严了不少,逼着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 可消费者不买账啊,2024 年 8 月法国电动汽车销量同比暴跌 33.1%,连带着整个欧盟新车销量创三年新低。 雷诺这些本土车企哭都来不及,一方面要砸钱搞研发达标,另一方面卖不出去车又赚不到钱,上半年净利润集体下滑,搞得连德国同行都跟着遭殃。 马克龙搞的 “法国 2030” 计划本想救场,结果制造业到现在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航空航天这些王牌产业更是一蹶不振。 经济增长这驾马车早就跑不动了。2024 年法国 GDP 勉强增长 1.1%,跟 2023 年持平,到了四季度还环比下降 0.1%。本来指望巴黎奥运会能拉一把,结果赛事一结束经济就露了原形。 旅游业被罢工折腾得元气大伤,制造业出口逆差越拉越大,连吸引外资都在下滑,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紧巴。 最让欧洲心惊肉跳的是,法国这棵 “大树” 要是倒了,欧元区怕是要被砸个稀巴烂。要知道,法国可是欧元区的核心支柱,它的债务规模在全球排第三,仅次于美日。 现在德国自己经济都在放缓,肯定不愿意掏大钱救法国,毕竟德国纳税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欧盟那个欧洲稳定机制看着像根救命稻草,可真要启动救助,德国议会那一关就很难过。 这就好比一群搭伙过日子的兄弟,老大(德国)自己钱包也瘪了,看着老二(法国)快断粮了,想帮又怕拖垮自己,只能干着急。 有意思的是,法国财长的警告虽然吓人,但专家们普遍觉得 IMF 真要介入还不至于。毕竟法国手里还有欧元区这个大靠山,不像希腊当年那么孤立无援。 但这声警告就像一面照妖镜,把欧元区的虚胖子本质照得明明白白。平时喊着 “团结就是力量”,真到要掏钱的时候,所谓的 “价值观同盟” 还不如实实在在的利益重要。 德国宁愿把钱砸在自己的制造业复苏上,也不愿填法国的窟窿;法国一边喊着要欧盟支援,一边又不想放弃经济主权,这种矛盾心态让整个欧洲都跟着焦虑。 说到底,法国现在的困境就是欧元区深层问题的缩影:高福利难维持,产业转型跟不上,财政纪律又松松垮垮。马克龙想改革又怕丢选票,工会要权益却不顾全局,欧盟有规矩却没执行力。 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让法国成了压在欧元区身上的一块大石头。以前总说希腊是 “欧猪五国” 里的麻烦制造者,现在看来,法国这个 “优等生” 要是真出问题,那才是真的要了欧元区的命。 这事儿要是搁在几年前,欧盟早就开峰会集体支招了,可现在大家都自身难保。德国汽车销量跌得比法国还惨,意大利债务率比法国还高,谁都没底气当救世主。 看来在经济寒冬面前,什么盟友情分、共同理想,最终还得让位于冷冰冰的现实 —— 兜里没钱,说啥都没用。
法国,一位来自突尼斯的伊斯兰传教士马赫朱卜在布道时说:法国这个国家令人感到恶心,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