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在监狱中孤独离世,当时,大家都觉得他

历史不陌生 2025-09-01 20:21:06

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在监狱中孤独离世,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含冤去世,7年后,妻子才得知真相,她整个人像被抽空了魂,没到一年,她也跟着走了…… 田汉的一生,说到底是从泥土里挣扎出来的。 1898年,他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穷人家。父亲早逝,母亲靠做丝织活勉强养活三兄弟。 为了读书,母亲省吃俭用,田汉则放学后下地干活。 1912年,田汉终于进了长沙师范学校,老师正是日后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徐特立。 徐特立不仅教他识字,更让他知道什么是“改造社会”。 1916年,田汉跟着舅舅去日本,本来想学海军,后来转去读教育学。 但真正让他心动的,是戏剧和音乐。 东京的剧院、社团,让这个来自乡下的年轻人看见了另一种世界。 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的民歌戏曲,他的创作天赋很快显露。 回国之后,他一头扎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 写剧本、办刊物、创社团,和郭沫若、郁达夫一批年轻人并肩战斗。 他主张戏剧要为社会服务,要给普通人看得懂。 1920年代到1930年代,他写下大量话剧、歌剧、电影剧本,还办了“南国社”,在全国各地演出,推动戏剧走出书斋。 真正让田汉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的,是那首歌。 1934年,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下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就是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那一年,田汉可能想不到,几十年后,正是这首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号角。 除了国歌,他还写过《毕业歌》《天涯歌女》,一首首都流传开来。 在感情上,田汉颇为坎坷。 第一任妻子易漱渝病逝,第二任婚姻只维持两年,第三段婚姻最终也走到尽头。 直到1938年,他和安娥结合,这位同样热爱文学、性格坚毅的女性,陪他走过最艰难的岁月。 战火纷飞,他们互相扶持,建国后,她始终在他身边守望。 然而命运在晚年开了最狠的一枪。 到了1960年代,政治气候骤变,田汉因为作品和思想,被扣上莫须有的帽子,软禁、关押,彻底与外界隔绝。 田汉本就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在狱中得不到治疗,只能在病痛中熬着。 1968年,他被宣布永久开除党籍。12月10日,尿毒症和冠心病一起发作,他安静地死去。 这一切,他的妻子毫不知情。 安娥在家里盼了七年,等来的却是一个冷冰冰的消息,田汉早在1968年就不在了。 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碎了,长期的焦虑和打击让她身体垮掉。 第二年,她也撒手人寰,夫妻俩最终阴阳相隔,只留给世人一声叹息。 直到1979年,田汉的冤屈才被彻底的洗清了。 组织为他举行追悼会,恢复国歌原词,归还遗物。 他写过六十多部话剧、二十多部戏曲剧本、十几部电影剧本,还有近两千首诗词。 作品重新搬上舞台,观众再次看见那个热血而真挚的剧作家。 墓碑前摆满鲜花,人们终于能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而不必低头窃语。 安娥的离世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她和田汉命运紧紧相连。 她的坚守、她的等待,都是这段悲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理遗物的人说,最让人难过的,不是书稿的发黄,不是笔迹的模糊,而是信封里那些从未寄出的信,字里行间全是对彼此的思念。 田汉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 他曾是激情澎湃的青年,写下震撼人心的诗句。 也曾是被万人追捧的剧作家,站在舞台中央。 可是,最后却在铁窗里孤独死去,连名字都被抹掉。 但历史没有遗忘,今天,每当国歌奏响,那熟悉的旋律,就是对他的最好告慰。 田汉用文字写出了时代的呐喊,用生命承受了时代的苦难。 他和安娥的爱情也让我们知道,真正的热爱和信念,从来不会随着肉体的消逝而消失,它会穿越风雨,最终照进未来。

0 阅读:1132

猜你喜欢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