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敢造反,是因为唐玄宗时期唐军总共有8万骑兵,安禄山所辖的3镇就占了3万骑,而且还通过收降8000名同罗、奚人、契丹人,组建了一支曳落河骑兵,而曳落河是壮士的意思,可以说安禄山麾下的骑兵数量已经占了唐军的一半了。
要搞清楚安禄山为啥敢造反,得先从唐朝的军事制度聊起。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经不行了,募兵制开始挑大梁,尤其在边疆。节度使制度更是把大权交给地方军头,安禄山就是靠这个一步步崛起的。他当上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等于把东北边疆的军权捏在手里。唐军8万骑兵,他三镇就占3万骑,这比例太夸张了,简直是为他的野心量身定做的。 光有兵还不够,安禄山还搞了个“曳落河”骑兵。这支队伍收了8000名游牧民族的猛人,同罗、奚人、契丹人,个个骑术了得,战斗力爆表。名字“曳落河”听着就霸气,意思是“壮士”,这支骑兵成了安禄山的杀手锏。有了这帮人,他的军力直接硬到能跟朝廷掰腕子。
但兵强马壮只是基础,安禄山还得有钱有粮。他身兼三镇的度支、营田、水利、陆运等职务,地方财政和物资全在他手里。他截留河北道200万石粟米,囤起来养兵,还派商队做生意,卖丝绸、铁器,换貂皮、人参,年赚几百万贯。这财力让他造反的后勤稳得一批。 更牛的是,他还把唐玄宗哄得团团转。天宝十三年,他入朝时把2500多个手下塞进军官队伍,500人当将军,2000人做中郎将。玄宗信他信得不得了,还在华清宫听他哭着表忠心,直接封他左仆射。这政治靠山一撑,他造反的路都铺平了。 其实安禄山的野心早有苗头。他在范阳北边修雄武城,表面防外敌,实则囤兵器、粮草,养了1.5万匹战马,牛羊无数。他还拉拢张通儒、李廷坚、安守忠、李归仁这些能人,智囊团和打手团都齐了。755年冬,他扯起“清君侧”的旗子,带着15万大军南下,河北、洛阳接连失守,次年他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叛军势头太猛,756年潼关失守,长安陷落,玄宗跑蜀地,路上还闹出马嵬驿兵变,杨国忠被砍,杨贵妃被赐死。太子李亨在灵武当了肃宗,玄宗成太上皇。安禄山占了长安,可惜没得意多久,他恶疮发作,回洛阳瞎了眼,脾气越来越暴。757年,他儿子安庆绪看他宠小弟不爽,和宦官李猪儿一块把他捅死,54岁完蛋。 安庆绪接手后,叛军内讧不断。史思明先降唐又反杀安庆绪,自立燕帝。761年,史思明想立小儿子,被大儿子史朝义干掉。763年,史朝义打不下去,自杀身亡,叛乱才算平。这场安史之乱整整8年,唐朝元气大伤,人口掉了一大截,边疆崩了,吐蕃占了陇西,经济南移,盛唐彻底凉凉。 安禄山靠着军力、财力、朝廷信任,一路膨胀到敢造反,可最后还是把自己玩死了。这段历史让人唏嘘,也让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