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普京在中国访问,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与德国总理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出了一则非常直接的警告。 马克龙表示:“如果到周一普京还不同意与泽连斯基会面,那就意味着他又在玩游戏和嘲讽特朗普了。”这番话不仅是在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施压,更是在将普京与特朗普两人捆绑在一起。 这可不是马克龙第一次对普京 “开炮”。早在 8 月 18 日华盛顿多方会谈时,他就信誓旦旦表示普京已同意未来两周内与泽连斯基会晤,甚至连地点都要在几小时内敲定。结果呢?克里姆林宫只轻飘飘回应 “愿意提升谈判级别”,乌克兰方面等来等去,连个具体日期都没盼到。 眼瞅着普京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马克龙急得跳脚,直接把话撂在明面上 —— 你普京要是躲着不见泽连斯基,就是故意给特朗普难堪。 马克龙为啥非得把普京和特朗普绑一块儿?这里面藏着欧洲人的小心思。自打特朗普上台后,美俄互动明显热络起来。先是俄美特使在沙特秘密会谈,接着特朗普又亲自给普京打电话安排会晤,甚至放风说要搞美俄乌三方会谈。 这种 “跳过欧洲谈和平” 的操作,让马克龙坐不住了。他心里明镜似的:要是美俄私下达成协议,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话语权可就彻底没了。 更让马克龙窝火的是,普京访华期间的行程安排处处透着 “战略信号”。根据克里姆林宫公布的日程,普京不仅要参加上合组织峰会,还将出席中国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甚至可能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这种 “欧亚联动” 的架势,让欧洲担心自己会被边缘化。马克龙的警告,说白了就是想告诉普京:别以为傍上中国就能无视欧洲,我们手里还有牌可打。 不过马克龙的算盘打得再响,现实却给他泼了盆冷水。德国总理默茨 8 月 28 日直言,“鉴于泽连斯基和普京显然不会近期会晤,我们必须重新讨论策略。” 这已经不是欧洲领导人第一次对普京的 “谈判诚意” 表示怀疑了。 芬兰总统斯图布早在 8 月 18 日就吐槽,“根本不确定普京会不会真的来谈,还是又在拖延时间。” 连北约秘书长吕特都忍不住插话,说 “美国将继续通过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马克龙这招 “捆绑战术”,本质上是想把水搅浑。他故意将普京与特朗普的关系塑造成 “游戏与嘲讽”,既给普京施压,又暗戳戳敲打特朗普 —— 你要是放任普京 “耍花招”,欧洲可不会跟着你瞎折腾。 这种一箭双雕的话术,在法国外交史上并不鲜见。当年拿破仑纵横欧洲时,就擅长用舆论战把对手架在道德火上烤。 但普京显然不吃这一套。就在马克龙发出警告的同一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轻飘飘回应:“俄方始终支持俄乌直接谈判,但前提是双方能达成实质性成果。” 这话里藏着两层意思:一是谈判大门敞开,但得按我们的节奏来;二是泽连斯基要是还像在华盛顿那样拒绝关键条款,谈了也是白谈。 其实马克龙心里比谁都清楚,普京的 “拖延战术” 背后,是对战场形势的绝对掌控。俄军近期在顿巴斯地区的攻势咄咄逼人,乌克兰的反攻却陷入胶着。 这种情况下,普京根本没必要急着坐到谈判桌前。反倒是欧洲,随着冬季临近,能源危机和难民问题像两座大山压得各国喘不过气。马克龙急着推动和谈,何尝不是想给欧洲找个台阶下? 更有意思的是,马克龙前脚警告普京,后脚就跟默茨宣布要 “让欧洲重新武装自己”。他们在土伦举行的法德部长理事会上,不仅启动核威慑战略对话,还计划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砸下重金。 这种 “防务自主” 的表态,既是对美国 “甩包袱” 政策的回应,也是在向普京传递信号:欧洲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但欧洲的 “自强” 之路注定坎坷。且不说法德在防务预算上的分歧,单是美国的态度就够喝一壶。特朗普早就放话,“欧洲必须承担更多防务责任”,言外之意就是 “别指望美国一直当冤大头”。马克龙这会儿搞 “防务自主”,说是未雨绸缪,不如说是被现实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 普京访华的四天里,中俄领导人的互动备受瞩目。双方不仅签署多项能源合作协议,还就乌克兰问题达成 “劝和促谈” 的共识。 这种 “战略协作” 让欧洲更坐不住了。马克龙的警告,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提醒中国:别光顾着和俄罗斯拉手,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也得重视。 但中国的回应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克制。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但同时强调 “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内政”。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让马克龙的 “捆绑战术” 失去了着力点。 这场围绕普京访华的外交博弈,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马克龙的警告,普京的访华,特朗普的表态,都在为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埋下伏笔。而国际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各方放下成见,坐下来好好谈谈,毕竟,战争带来的只有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重磅!马克龙的建议被泽连斯基直接拒绝!法国总统马克龙领衔,英国首相斯塔默等欧洲领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