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俄罗斯掀桌子了,俄军导弹打击闹大了,炸了欧盟驻基辅总部,20 秒时间,2 枚俄军导弹命中距离欧盟代表团办公室 50 米位置,同时,打击了英国文化协会驻基辅办公室。冲击波掀飞了办公室的天花板,碎玻璃混着文件铺满地面。英国文化协会的安保人员被掉落的墙体砸中,鲜血染红了破损的国徽。这不是随机的炮火,更像精准的警告。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气得发抖。她手里攥着现场照片,对着镜头嘶吼这是 "克里姆林宫的恐吓"。 可就在一周前,她还在基辅宣布要把乌克兰打造成 "钢铁豪猪",承诺 35 亿欧元的援助正源源不断送往前线。讽刺的是,那些贴着 "人道主义援助" 标签的物资,或许就经过了这次被炸的代表团办公室。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甩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她在记者会上展示卫星图片,证明俄军打击的是附近的乌军弹药库。"民用设施受损?那是乌克兰防空系统瞎打造成的。" 她话锋一转,拿出乌军袭击俄炼油厂的视频,"欧盟对这些视而不见,现在倒来谈 ' 文明底线 ' 了?" 这番话戳中了西方的痛处 —— 就在空袭前三天,美国刚批准向乌克兰出售 8.5 亿美元的 ERAM 导弹,射程足以打到俄罗斯本土。 这场冲突早就不是俄乌两家的事了。今年 2 月,欧盟通过第 16 轮对俄制裁,把 74 艘俄罗斯船只和 48 名自然人拉黑,连 SWIFT 结算系统都给俄罗斯银行禁了。 转头欧盟就在基辅设立国防办公室,丹麦、荷兰直接参与导弹研发,把 "后勤支援" 做成了 "技术入伙"。俄罗斯国防部的通报说得明白,他们打击的就是这些 "军援中转站",只不过炮弹不长眼睛,溅到了隔壁的外交机构。 英国文化协会的遭遇更耐人寻味。这栋表面搞文化交流的大楼,早就成了情报人员的中转站。英国首相斯塔默召见俄大使时拍了桌子,可他没提英国刚给乌克兰的 45 亿英镑军援。一枚导弹把办公室的密码机炸成了废铁,这巧合得就像俄军开了上帝视角。 战场的逻辑从来简单粗暴。乌克兰试射 3000 公里射程的 "火烈鸟" 导弹时,普京正在北极看军演。 美国把 "末日通讯机"E-6B 部署到格陵兰岛的同一天,俄军宣布控制顿涅茨克 9 个定居点。欧盟以为躲在后面递刀子就安全,却忘了俄罗斯的导弹能精准定位到办公桌。 冯德莱恩急着推出第 19 轮制裁,还盘算着把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转给乌克兰。可制裁这招早就不管用了。 俄罗斯用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回应一切,598 架无人机铺天盖地的攻势,让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成了筛子。那些喊着要 "让俄罗斯付出代价" 的欧盟官员,现在得先给代表团办公室装防弹玻璃。 最尴尬的是那些主张 "和平谈判" 的声音。泽连斯基刚和冯德莱恩通完电话,就看到自家总统府附近冒起浓烟。 普京一边给美国高层发 "勇气勋章",一边下令导弹精准打击欧盟机构。这场戏里,没人真的在乎乌克兰平民的死活 ——23 具裹着白布的尸体旁,外交官们还在争论 "是否违反国际法"。 俄罗斯这桌子掀得够彻底。它用导弹告诉欧盟,别以为穿西装打领带就不算参战。那些送到乌克兰的武器、批准的制裁方案、设立的国防办公室,最终都变成了瞄准自己的炮口。 英国文化协会的牌子在废墟里摇摇欲坠,仿佛在提醒所有人:当外交机构沦为军援中转站,就别怪导弹不长眼睛。 扎哈罗娃的反问还在回荡:"欧盟对乌军炸民用设施保持沉默,凭什么要求俄罗斯手下留情?" 这场冲突早就突破了所有底线,剩下的只有互相毁灭的疯狂。 当欧盟官员在布鲁塞尔起草新制裁方案时,基辅的救援队正从欧盟代表团办公室的废墟里,抬出第二十三具尸体。
一觉醒来,基辅的天都变了。 泽连斯基前阵子还在白宫跟特朗普、还有欧洲那些大佬
【1评论】【4点赞】
不落的太阳
狠狠的炸,特别是对那些支持乌克兰的北约国家和欧洲国家的驻乌大使馆,炸死这些拱火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