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生万物》中的人物群像,歌颂地主阶级,抹黑农民阶级,刨掘新中国赖以建立的工农联盟基础】 对电视剧《生万物》的评论已经很多了。个别的善良地主,不能代表整个反动的地主阶级。个别的农村流氓无产者,不能代表广大的贫下中农。 咱就说,这《生万物》播出后那争议可真是不小啊。你看啊,剧里把地主宁学祥塑造成个啥样呢?倪大红演得确实是好,可这角色设定就有问题。宁学祥抠门贪财,对土地执着得病态,这没错,但剧里还给他整出什么“与狗抢粪肥田”“节日送米”的情节,这不是活生生把地主给美化了吗?好像地主都是大善人似的,可现实呢?山东省档案馆1932年的《佃农契约》明明白白写着“见东家行跪礼”“天灾自负损失”,佃户那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哪有剧里演的那么和谐? 再说说那农村场景,1926年的鲁南农村,剧里拍成啥了?青砖瓦房、石板路,跟个“农家乐布景区”似的,可实际上那时候不都是土坯房、茅草顶吗?还有那些道具,塑料薄膜大棚、彩钢瓦房都出来了,这不是闹笑话吗?杨幂演的宁绣绣,说是逃荒农妇,可那皮肤磨皮磨得一点瑕疵都没有,睫毛还根根分明,这哪像逃荒的啊?欧豪扛锄头那姿势,咋看咋像举吉他,一点都没有农民干活的样子。这演员的形象和气质,跟角色根本不搭边,太出戏了。 还有那剧情,佃户女怒斥地主的情节,河北省档案馆的《冀中农村调查》里都说了,佃户见地主得行跪礼,剧里可倒好,佃户跟地主都能平起平坐地吵架了,这不是违背史实吗?把女主遭凌辱后的心灰意冷改成“赌气自毁名节”,这不是削弱女性悲剧深度吗?好好的一个严肃题材,让他们拍成了“农村玛丽苏”,这能行嘛? 不过呢,也有人说这剧有它的优点。像什么方言美学啦,用“拉呱”“年下”这些鲁南方言,确实挺有乡土气息的。还有那轻喜剧元素,倪大红和林永健的对手戏,确实挺有意思的,能让观众看得乐呵。但这也不能掩盖它的问题啊,你不能为了追求好看、追求收视率,就把历史事实给改得面目全非吧? 咱就是说,文艺创作得有个底线吧?你可以艺术加工,但不能歪曲历史啊。这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那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要塑造复杂人物形象,就把他们给美化了。广大贫下中农在旧社会受的苦,那也是实实在在的,不能把他们刻画成“好吃懒做”或“恶霸”的形象。这剧啊,看似是在讲农村故事,实际上是在混淆视听,让观众对那段历史产生误解。 希望以后的文艺作品能多尊重点历史,多有点社会责任感,别再整出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东西了。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杨幂的《生万物》营销花了大价钱
【2评论】
过客
文化宣传不是有过审程序吗?怎么通过的
用户10xxx64
非常赞同!
旁观者
看了此剧的第一感觉就是,旧时代农村的地主都是节俭抠门才发家的,而穷人一般都是好吃懒做泼皮耍赖才变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