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男子的妻子突发脑溢血住院,家里钱不够,他把23万的车卖了175000元

万象快报侠 2025-08-30 16:11:41

河南郑州,男子的妻子突发脑溢血住院,家里钱不够,他把23万的车卖了175000元,对方给了9万定金后,突然压价,要以166000元收车,男子崩溃:这是救命钱,合同签的17.5万元,是不是看我急需用钱,一直压价钱?汽车公司却说,和男子签合同的不是我们员工,而最终解决方案一出,网友直呼,没良心,不地道! “这是救命钱啊,你们怎么能这样!”医院走廊里,男子哽咽着对着电话那头喊道,手里攥着的车辆买卖合同仿佛有千斤重。 2024年5月,这位中年男子的妻子突发脑溢血住院,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他决定卖掉自家价值23万元的轿车。经过协商,他与一名自称是汽车公司员工的买家达成协议,以17.5万元成交,并在医院的走廊里签了合同。 买家支付了9万元定金后开走了车辆,承诺后续支付尾款,然而几天后,男子等来的不是剩余的8.5万元救命钱,而是一个压价电话,对方声称车辆有瑕疵,要求将价格压至16.6万元。 “他们明明知道这是救命钱,却还要这样压价。”当记者介入调查时,男子泪流满面,而汽车公司却给出了令人震惊的回应:与男子签合同的并非公司员工,而是“合作伙伴”。这种推诿责任的表态,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愤怒。 虽然在记者的调解下,双方最终以167888的价格成交,但在我看来,这起事件远不止是一起简单的买卖纠纷。买方明知卖家正处于亲人重病、急需用钱的艰难时刻,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趁机压价,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商业道德的底线,近乎于趁火打劫。 而且双方已经签订了书面合同,买方在支付部分款项并取得车辆后单方面要求降价,已经构成违约。更何况,卖方是在医院走廊这样的特殊环境下签订的合同,更加凸显了买方利用他人危难处境的不道德做法。 之后汽车公司试图以“非本公司员工”为由推卸责任的做法同样令人不齿。既然买方以公司名义开展业务,公司就应当对其商业伙伴的行为负责。 这件事情的结局虽然勉强算是双方达成和解,但过程却令人心寒。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变得如此冷漠?连救命钱都要讨价还价,连最基本的同情心都丧失殆尽? 回到这起事件,那位丈夫卖车救妻的行为令人动容。在亲人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他不惜变卖家产,这份深情与担当值得尊敬。相比之下,那些趁机压价者的行为显得格外渺小和可悲。 希望这位男子的妻子能够早日康复,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起事件中反思:在利益与道德之间,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 信息来源: 民生大参考丨《男子卖车救妻子,签完合同却被恶意压价?“那是救命钱,合同都在医院签的”》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0 阅读:168

评论列表

传说中的逍遥

传说中的逍遥

3
2025-08-30 16:42

他们也需要一万五买棺材,够买几副给全家人了

万象快报侠

万象快报侠

如侠般快,送达万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