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生生性风流,飞扬跋扈的孔令侃在纽约公寓里离世,去世前身边竟空无一人,手里却死死捏着一张照片,令人唏嘘不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从小在金碧辉煌的宅子里长大,佣人分工明确,吃饭要分座次,他用的茶具是明代官窑,玩具是从英国空运的模型火车,生活的奢侈和身份的显赫,让他从小养成了高傲和张狂的性格。 在学校里,他就是出了名的“小霸王”,读书时住单人间,嫌食堂伙食差,就从外面点菜送进来,大学期间,他更是把宿舍改成套房,跳舞喝酒开派对样样都有。 校规对别人是约束,对他形同虚设,甚至在美国,他常常开跑车横冲直撞,从波士顿一路飙到纽约,被拦下后只要说出自己姓孔,警察就退避三舍,家族的光环让他有恃无恐,而他也从未想过收敛。 抗战爆发后,他的人生第一次迎来转折,1937年,他接手了父亲在上海的扬子公司。 这家公司原本名气不大,但随着战争带来物资紧缺,孔令侃利用手中掌控的渠道,将煤炭、钢材、棉花、石油甚至军火的买卖牢牢抓在手里,无论是收购、逼债,还是借助权力强行介入,他都敢下手。 短短几年间,扬子公司迅速壮大,他也靠此聚敛了巨额财富,那时的孔令侃,是真正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钱和地位都不是他唯一的追求,他一生风流,身边从不缺女人,但真正改变他的是白兰花,这位比他年长十七岁的女子,曾是盛家的太太,后来因境遇坎坷而在上流社会中飘零。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香港的牌局上,她一袭白旗袍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几乎不言不语,只在洗牌时笑了一次,就是那一笑,让孔令侃动了心。 这段感情引发了轩然大波,白兰花不仅比他年长,而且还是二婚的身份,对孔家来说,这样的婚姻既丢脸又不合时宜,父母强烈反对,甚至把他从继承人名单中划掉。 可孔令侃这次没有退缩,他带着白兰花远走,选择在马尼拉草草举行婚礼,没有亲友见证,也没有豪华排场,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反抗家族,付出的代价是与庞大的孔家渐行渐远。 婚后他的性情发生了变化,过去整日流连夜店、灯红酒绿的生活渐渐淡去,他开始亲自打理生意,和客户面对面谈合同,还会到码头监督货物装卸。 白兰花没有在台前抛头露面,却在公司账目和资金转移中留下痕迹,有人说她帮助孔令侃避开了几次调查,也有人说她替他洗过账。 虽然这些难以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白兰花让他变得踏实,甚至学会了收敛锋芒,等到战后局势转变,蒋经国在上海打击金融投机,孔令侃的扬子公司也受到冲击。 他选择将大量资产转移到海外,最终定居美国,虽然他的财富一度膨胀,但随着投资失败和信托公司动荡,他的资产逐渐缩水。 秘书、司机、亲戚都先后离开,他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最终只剩下纽约公寓的几间屋子。 真正让他彻底崩塌的,是白兰花的离去,她在香港生病多年,肺部病变,拒绝插管治疗,坚持每天梳头化妆,她要以体面的方式离开,而不是躺在病床上苟延残喘。 当她去世时,孔令侃守在床边一夜,握着她的手不肯放,自那之后,他像是被抽空了灵魂,对事业和财富都失去了兴趣,他搬到纽约第五大道的一间老公寓,关起门来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晚年的他,已经没有当年的风光,房产陆续抵押,账上只剩下十几万美元,连水电费都拖欠,亲戚偶尔来探望,也只是短暂停留,很快离去。 真正陪伴他的,只剩下那张白兰花的旧照片,照片边角已经磨损,背面写着“吾爱兰花,永不忘”。 1992年8月,他独自坐在公寓的沙发上,照片一直被攥在手中,生命走到尽头时,没有豪宅的热闹,没有亲友的守候,只有一段早已尘封的爱情陪伴到最后。 警方清点遗物时,除了几件旧西装和一本相册,再没有其他能代表往日辉煌的东西,他的骨灰后来与白兰花的遗物一起被封存,算是了却了他最后的心愿。 从出生的掌声到死亡的寂静,孔令侃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他曾是不可一世的少爷,曾经掌控数亿资产,也曾在权力场中呼风唤雨,可当财富与地位消散后,留下的只有对一段感情的执念。 钱没有保住他的荣耀,权势也没有陪他到终老,最终握在手中的,是最不被看好的婚姻,也是他用尽一生守护的唯一。 这位曾经的风云人物,在1992年的纽约,画下了落寞的句点。
1992年,一生生性风流,飞扬跋扈的孔令侃在纽约公寓里离世,去世前身边竟空无一人
史笔如刀
2025-08-30 12:04: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