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闯王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无人可用,就在崇祯焦急万分时,一大臣道:陛下

历史趣闻挖掘机 2025-08-30 09:00:05

1642年,闯王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无人可用,就在崇祯焦急万分时,一大臣道:陛下,牢房里就有位名将,如果他出手,拿下李自成这群乌合之众,不在话下!

1636年,烽火连天的陕西大地,战火四处蔓延。危难之际,原本只是个文官的孙传庭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去当那个谁都不愿意碰的陕西巡抚。

手头空空如也,朝廷也给不了什么钱粮,他就自己想尽办法筹集粮饷,招募、训练新兵。几乎是白手起家,孙传庭硬是打造出了一支劲旅——秦军。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他就带着这三千还没捂热乎的新兵蛋子,打出了震惊天下的一仗:生擒了当时让人闻风丧胆的“闯王”高迎祥!

这一下,整个西北都为之震动。接下来的几年,孙传庭又马不停蹄,在山西、河南来回征战,把李自成率领的主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狼狈地钻进深山老林里躲着。

一个没有正经带过兵打过仗的书生,愣是靠着非凡的头脑和那股狠劲,创造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迹。更难得的是,他想出的“清屯”法子,清查整顿军屯土地,不仅军队的供给有了着落,百姓的负担也跟着轻了不少,是真正文武兼备的栋梁之才。

眼看着就要把作乱多年的“流寇”彻底铲平,大明的江山似乎迎来一丝转机。可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他“得罪”了朝里那群主张招安、不想打仗的主抚派,特别是领头的杨嗣昌。

这些人逮着机会就在崇祯皇帝面前说孙传庭的坏话,左一个拥兵自重,右一个跋扈难制。崇祯呢?耳根子软,再加上疑心病重,竟听信了这些谗言,一道圣旨下来,直接把孙传庭这位功臣关进了诏狱的大牢里。

这一关,就是整整三年!这三年,历史被硬生生地转变了方向了。失去了孙传庭指挥的秦军,就像没了主心骨,能打仗的老兵散了,心气儿也没了。而躲在山沟里的李自成呢?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喘息之机。

利用这宝贵的三年,李自成不仅收拢了被打散的旧部,更把队伍滚雪球似的壮大成了几十万人的浩荡大军。他不再满足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开始正儿八经地建立自己的地盘了。

大明帝国有能力扑灭这团火的人,却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白白错失了扼杀燎原之火的最佳时机。这三年,成了明朝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代价是王朝的元气。

1642年,李自成已经把开封城围得水泄不通,大明朝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时,崇祯皇帝才猛然发现,自己手上竟真的无人可用!那些曾经的名将,早已折损殆尽。

绝望之下,兵部尚书陈新甲小心翼翼地提了一句:“皇上,牢里……牢里不是关着孙传庭吗?”崇祯这才如梦初醒,赶紧下令把孙传庭从大牢里放出来,让他重新领兵,赶去解开封之围。

然而,一切都晚了!物是人非啊!孙传庭出狱后,看到的是一片狼藉。他当年一手带出来的那支百战精锐——秦军,早就七零八落,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

他不得不从头再来,重新招募新兵,重新训练。面对气势如虹、实力空前的李自成大军,孙传庭心里无比清楚,这支刚拉起来的队伍,兵器都拿不稳, 就上去打?那不是送死吗?他一次次上书给崇祯,苦口婆心地请求:“部队还没练好,粮草也不足,恳请陛下再多给我点时间准备。”

可开封的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来,再加上身边那些主和派官员的冷言冷语,崇祯皇帝哪还沉得住气?他变得极度焦躁,催战的圣旨一道接一道,一道比一道严厉,竟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

军令如山。面对这不容置疑的催命符,孙传庭还能怎么办?他站在军前,看着那些稚嫩、惶恐的面孔,仰天长叹,眼睛通红。他知道踏出这一步,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可君命难违。

他猛地拔出佩剑,在辕门的立柱上狠狠刻下四个字“此去无归!”随即毅然挥师出征。军中粮草早就接济不上,新兵们心头充满对李闯大军的恐惧,而对面却是数十万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

一场无法避免的决战,在潼关拉开序幕。战争刚打响,悲剧就发生了。那天的日头格外毒,饥肠辘辘的新兵们身上的铁甲被阳光晒得滚烫,心里的恐惧压倒了军令。

当李自成的军队如狂潮般压来时,明军阵脚瞬间大乱,很多人还没交锋,就自己先崩溃了!兵败如山倒啊!混乱中,孙传庭挺立在溃军之中,像座孤峰。他拒绝逃跑,大喝一声,单人独骑,拔剑冲向了铺天盖地的敌军。剑锋闪耀,最终隐没在滚滚铁蹄洪流之中…他用自己的鲜血,为大明尽了最后一份忠。

潼关陷落。

孙传庭战死的消息传来,京城陷入一片死寂。失去了这最后一根可以倚仗的柱石,明王朝再也无力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

仅仅半年后,闯王李自成攻破京城。那曾经逼他仓促出征的崇祯皇帝,孤独地走上了煤山,面对着一轮残月,选择了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和帝国两百七十余年的历史。

后世史家一声叹息:“传庭死,而明亡矣!” 一语成谶。

那个从牢狱里仓促上阵的身影,仿佛早已写下了明朝最后的挽歌。冰冷的月光洒下,映照着长安城的残垣断壁,也映照着千里之外煤山上那道寂寥的身影。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挖掘机

历史趣闻挖掘机

历史趣闻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