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战斗英雄因贪污了3000多元,被判处死刑。林伯渠向毛主席求情,毛主席却说:“4年前的黄克功记得吗?照杀不误!”说完这句话后,就没人再反驳了。 这个被判死刑的英雄,叫肖玉璧。 他不是普通士兵,身上有 90 多处伤疤,是从战场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毛主席曾亲自关照他,把自己的半斤牛奶让给他补身体。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栽在了 “贪” 字上。 要讲清这事,得从肖玉璧的出身说起。 1932 年,陕北清涧县有个穷小子,叫肖玉璧。 他从小给财主放马,吃不饱穿不暖,身上全是被鞭子抽的伤疤。后来红军路过,他参军入伍,才算有了活下去的奔头。 在部队里,肖玉璧打仗很拼命。 攻打县城时,他抱着炸药包往城门冲。敌人子弹打穿他的肚子,肠子流了出来。他没喊疼,把肠子塞回肚子,用布条缠住,接着往前冲。 凭这股劲,肖玉璧从普通士兵一路提拔,最后当上区苏维埃主席、税务分局局长。在边区,他是 “官兵平等” 的例子,没人不佩服。 可谁也没料到,一场病成了他堕落的开始。 1940 年秋天,肖玉璧病倒,住进中央医院。 毛主席去探望伤员,看到病床上的肖玉璧。肖玉璧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腹部旧伤没好,连饭都吃不下,只能靠米汤维持生命。 毛主席看着不忍心,转头对护士说:“把我的半斤牛奶给他。” 那时候的延安,物资很紧缺。战士们冬天穿不上棉衣,牛奶更是稀罕物。毛主席自己舍不得喝,却给了肖玉璧。 这份恩情,肖玉璧当时哭着收下。可出院后,他把这份感动抛到了脑后。 出院后,组织考虑他身体不好,把他调回老家清涧县,还让他当税务分局局长。这本是照顾他,没想到给了他贪腐的机会。 刚上任没几天,肖玉璧就动了歪心思。 他开始 “多收少报”:向商户收税时,故意多收一部分,偷偷揣进自己腰包;又和一个退伍军官张某勾结,挪用 2520 元公款,想招兵买马,自己当 “团长”;后来更荒唐,把 18 张税票以 72 块钱低价卖出,结果税票过期,全被退回。 边区财政部发现异常,派人去核查。肖玉璧慌了,带着 250 块公款逃跑,最后在绥远被抓回来。 查清楚后,肖玉璧贪污的总数算出来:3050 元。 1941 年 2 月,陕甘宁高等法院下达判决书:依据《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判处肖玉璧死刑。 消息传到林伯渠耳朵里,他犹豫了。 林伯渠看着判决书,心里不是滋味。肖玉璧是老红军,身上有 90 多处伤疤,还受过毛主席的关照。就这么杀了,会不会让老同志们寒心? 思来想去,林伯渠拿着肖玉璧的认错信,去找毛主席求情。 肖玉璧在信里写得可怜:“我知道错了,愿意上前线杀敌,只求留一条命赎罪。” 林伯渠也帮着劝:“现在干部贪腐率有 5%,杀了他,恐怕会影响其他老同志的积极性。” 毛主席听完,猛地站起身,说:“你还记得黄克功吗?” 林伯渠一下子沉默了。 4 年前,抗大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女学生,有人为他的战功求情,毛主席却坚持处决,称 “赦免他无以教育党和红军”。 毛主席接着说:“功过不能混为一谈。肖玉璧贪的钱,能养活多少战士?现在边区缺粮,战士们穿草鞋吃掺沙小米,他却拿公款升官!今天放了他,明天更多人会害老百姓!” 林伯渠听后没再求情。1941 年 12 月,肖玉璧被押赴刑场,行刑前喊 “要见毛主席”,只换来百姓唾骂。一声枪响,不仅结束了他的命,更给全边区干部敲了警钟。 肖玉璧被处决后,边区开展 “拔草行动”,《解放日报》评论:“廉洁政治的地里,绝不能长肖玉璧这样的莠草!” 此后边区贪污案大幅减少,1943 年还出台《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明确 “贪赃枉法者撤职查办”;1944 年《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也加入 “公正廉洁” 条款。 历史学者说,毛主席 “照杀不误” 是守住廉洁底线。就像他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里写的:“严惩公务人员贪污,共产党员犯法从重治罪。” 现在回头看,肖玉璧案的教训很清楚:不管立过多少功,碰了 “贪” 字就没例外。他以为功劳能当 “护身符”,最终却用 3050 元买断了英雄生涯,钉在了耻辱柱上。 黄克功的枪响、肖玉璧的结局,都在说一个理:法律面前没有特殊人物。当年打江山靠 “官兵平等”,现在守江山靠 “法律平等”,守住廉洁底线,才能让百姓放心、国家稳得住。 这道理,过去适用,现在一样适用。
1941年,一个战斗英雄因贪污了3000多元,被判处死刑。林伯渠向毛主席求情,毛
受伤的梦娇
2025-08-28 23:05:22
0
阅读:136